基于弛振效应的高效压电风能回收装置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2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纳机电系统、无线通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应运而生,并在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军事侦察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目前多采用电池供电,大量使用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电池充电和更换也会增加巨额的维护成本,成为阻碍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随着低功率传感、处理、通讯器件的发展,回收环境中的微弱能量为传感器节点供电成为可能,自供电无线传感系统成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热点。风能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研制高效的风能回收装置为特殊环境下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供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有效地提高风能回收的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弛振效应的高效压电风能回收装置,主要完成以下研究工作:(1)总结风致振动能量回收的基本原理和压电悬臂梁结构的优化措施,建立基于弛振效应的L型压电悬臂梁风能回收的理论基础。(2)对直梁和L型悬臂梁风能回收结构进行模态和流固耦合仿真,对比分析两个装置的谐振形态、固有频率和流固耦合特性。对标准回收电路进行仿真,分析电路参数对回收特性的影响规律。(3)制作直梁和L型压电悬臂梁风能回收装置样机,搭建模拟风能回收的实验测试平台,利用直梁测试弛振效应的工作特性,对比测试L型压电悬臂梁的风能回收特性以及回收电路电学参量对性能的影响。(4)实验结果证实:迎风角度对起振风速、输出电压有重要的影响;适宜的L型压电悬臂梁的主副梁长度比例可获得低的起振风速和宽的风速范围;L型悬臂梁结构相比直梁结构有更好的风能回收性能。L型悬臂梁尺寸为(50+45)mm×20mm×0.3mm的风能回收装置,在风速为6m/s、外接0.50MΩ最优负载时,输出功率达到1.3mW,相比直梁提高了一倍,在标准压电能量回收电路下,输出功率可达0.9mW。综上所述,本文设计的基于弛振效应的高效风能回收装置风能转化性能优良,可应用于风能丰富的特殊场合为低功耗的传感器网络节点供电。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运用弹性成像技术分别对健康志愿者和二维灰阶超声无明显改变的经MRI提示为慢性冈上肌肌腱损伤的患者的肩关节进行检测,重点扫查和对比冈上肌的弹性图像,探讨弹性成
会议
在目前新课改体制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从课堂的形式上看已经趋于多样化。但是,在这种体制下,我们该如何把最新的课程观念融入到最新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从而营造出一个效率较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及新兴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理念与技术正在渐渐地的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行业,企业会计信息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数据
岭南乡土建筑是我国传统地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传统村镇民居则是岭南乡土建筑重要的代表之一,其文化符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而建筑屋顶及山墙形式是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生物膜是指微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粘附于非生物或活性组织表面,分泌大量的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不均一的胞外基质,将菌体自身包裹在其中而形成的大量菌体聚集膜样物,是菌体在自
随着中国核心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大幅提高,文化贸易“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而“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开展,使得双方各方面合作日益加深,传统货物贸易额的不断增长加深了沿线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进而提高其对中国文化产品的接受程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新增长点。由于劳动力工资不断提升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中国传统要素禀赋优势正逐步丧失,在此背景下检验中国对“一带一
国家建材局武汉建材设计研究院,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应用计算机进行“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辅助设计程序获得成功,填补了我国微机辅助设计程序的空白,开创了一个新领域。本程
昆明集装箱中心站在依托先进设备方面,通过采用完善的信息系统、齐备的安保设施、高效的装卸机械,实现作业效率的有效提升;在创新经营理念方面,通过满足客户需求、加强合作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