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安作为闽南地区"金三角"地带,厦门特区的工业、农林牧副渔业的聚集地,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随着经济发展,各区域交往频繁,入侵物种的扩散速度越来越快,种类越来越丰富。为了有效保护同安本地植物,需要查清同安外来植物种类、来源和分布状况。本研究在查找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走样线和典型样方调查相结合,对同安辖区内11个镇(街、场)进行全覆盖调查,得出如下研究结果:(1)同安区现有71种入侵植物种类(29科57属)。其中菊科15种,豆科8种,苋科7种,大戟科6种,此4科入侵植物占同安区总入侵植物种类的50.1%。同安区入侵植物水平上的广布种主要有小蓬草 Erigeron canadensis、飞扬草 Euphorbia hirta、钻叶紫菀Symphyotrichum subulatum、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牵牛 Ipomoea nil、马缨丹Lantana camara、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trilobata、假臭草 Praxelis clematidea、银胶菊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黄花稔Sida acuta、鬼针草 Bidenspilosa、空心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等。(2)不同道路系统入侵植物数量和种类不同。单条道路分析得出:国道的入侵植物种类最多(31种),占总种类的46.3%;省道次之(22种);高速公路平均在18种左右;而县道的种类变化较大(5种~22种)。将相同等级的道路进行合并分析得出:高速公路沿途调查出的入侵植物种类有29种(13科26属);国道公路调查出的入侵植物种类有31种(15科27属);省道公路调查出的入侵植物种类有21种(11科19属);县道公路调查出的入侵植物种类有41种(17科36属)。(3)不同级别的道路系统与入侵植物的聚类分析得出,入侵植物传播的可能路线:(国道公路+高速公路)→省道公路→县道公路。入侵植物先侵入我国不同地区,随后通过国道向各个省份传播,或通过高速公路网络向各个省份进行扩散;随后通过省道向县道进一步入侵,从而占领该地区。(4)入侵植物中来自于北美洲的种类最多(27种),其次是南美洲(12种)。即缘自美洲的入侵植物,占本次调查获得同安区的入侵植物的60%(39种)。其次是亚洲,欧洲(9种,8种);非洲和大洋洲最少(6种,3种)。(5)不同生境下的入侵植物种类分析得出,入侵植物物种丰富度排名为:农贸产品批发市场>公园>石材加工厂,工业园区>影视城,农田。农贸产品批发市场及公园的入侵植物种类丰富多,分别为25种及20种,占到所有入侵植物种类的35.2%及29.2%。经过本次调查,可知同安区入侵植物种类较为丰富,表现出菊科种类最多、沿道路系统传播特征明显、源产地为美洲入侵植物最多等特点。经查找文献及科学分析,认为同安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类丰富与"金三角"地区内及地区间的频繁贸易往来有关。源自美洲的入侵植物非常多,与类似的气候和栖息地有关。在今后开展入侵植物防治过程中,可以重点关注国道和高速公路上新生的入侵物种,早发现早铲除。对于已经大面积扩散的物种,实行隔离和各个击破的方法。同时在物种引进和检疫工作中,应对起源于美洲的植物予以特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