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物料换热器换热过程研究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ongf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煅后焦是石油焦经高温煅烧后的产物,是铝电解阳极、炼钢用石墨电极和增碳剂的重要基础材料。当煅后焦从罐式煅烧炉进入换热器时,温度在1273K以上,携带大量的热量。因此实现煅后焦余热的高效回收利用对节能减排、提高煅后焦的品质都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工业生产中,高温煅后焦是通过高温煅后焦换热器来实现余热回收利用。高温煅后焦换热器由内、外换热器两部分组成。外换热器采用换热管加膜式壁结构,内换热器由换热管组成,并在换热管上沿轴向布置翅片。本文建立了无翅片换热器的数学模型和矩形、梯形、三角形翅片管换热器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煅后焦的空隙率、导热系数、比热容等物性参数变化以及翅片结构参数变化对换热器传热特性的影响。比较了无翅片换热器与矩形翅片管换热器的计算结果,以及三种形状翅片管换热器的换热面积相同时的计算结果。得到以下结论:(1)煅后焦空隙率从0.581增大到0.794时,换热器出口处煅后焦的平均温度从541K降低到489K,热回收效率从72.7%增加到77.9%;当量导热系数从0.9增大到1.1时,煅后焦的平均温度从537K降低到502K,热回收效率从72.6%增加到76.9%;当量比热容从0.9增大到1.1时,煅后焦的平均温度从501K升高到535K,热回收效率从77%减小到73%。(2)翅片高度变化对换热器传热特性影响比较明显。矩形翅片高度从34mm增加到46mm时,换热器出口处煅后焦的平均温度从415K降低到377K,热回收效率从87%增加到91%;梯形翅片高度从34mm增加到46mm时,换热器出口处煅后焦的平均温度从415K降低到377K,热回收效率从87.2%增加到91.5%。三角形翅片高度从34mm增加到46mm时,换热器出口处煅后焦的平均温度从334K降低到315K,热回收效率从92.5%增加到94.4%。(3)翅片形状不同,换热器计算模型的换热面积相等且都为0.53m2时,计算结果表明,三角形翅片管换热器出口处煅后焦的平均温度为323K,比矩形和梯形翅片管换热器分别低70K和67K;热回收效率为93.8%,比矩形和梯形翅片管换热器分别高4.1%和3.7%。因此在本文研究参数范围内,换热面积相同时,三角形翅片管换热器的综合换热性能最好。
其他文献
热电制冷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冷方式,具有减排环保、质轻紧凑、可靠稳定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生物制药、电子散热等领域。但是,热电制冷因受限于半导体材料自身的性质,导致制冷量和制冷效率均较低,且不能同时达到最优值。因此,本文着眼于对一热电制冷器,借鉴多目标优化的思想,将制冷量和COP同时作为优化目标,旨在协调两者之间此消彼长的矛盾。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分别是基于热电偶的理想模型和非理想数学模型,选
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发展经济的基本政策。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目标的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网中用电负荷峰谷差的日益增大,研究火力发电厂厂级负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内燃机产生的污染物越来越多,使内燃机成为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巨大的原油消耗,也给能源安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解决内燃机排放和燃油短缺问题,需
W型火焰锅炉采用长火焰、分级送风、煤粉浓缩等技术手段,适于燃烧无烟煤等劣质燃料,是燃烧无烟煤及贫煤的首选炉型。针对此类锅炉普遍存在NOx排放量超标问题,对至今技术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