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范围发生的地震灾害中,液化灾害作为地震引起的主要次生灾害,已经越来越多为人们所重视。历史上发生的大地震,均有大面积的液化发生:1976年唐山大地震液化区域范围约为24000平方公里,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液化区域范围约为12000平方公里,2008年汶川大地震液化区域范围约为100000平方公里。因此,对于液化问题的判别预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工程意义,目前国内关于液化的判别方法,大多采用标准贯入锤击数来作为判别指标,对于剪切波速判别液化方法的研究仍然有待开拓,建筑抗震规范中也尚未收录有关判别标准与方法。本文在对剪切波速判别液化研究领域具有权威地位的Andrus和Stokoe于1997年整理出的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现有的剪切波速液化判别方法的适用性及判别成功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剪切波速液化判别的双曲线模型和概率模型,建立基于剪切波速的极限状态方程,分别对两种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工作和成果包括:1.针对上世纪世界范围内典型地震产生的剪切波速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来源,分析其构成,为分析与完善现有液化判别方法提供基础。2.对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基于剪切波速的液化判别法分别进行介绍与讨论,并将搜集整理的数据样本带入各个公式进行回判,对判别结果进行对比分析。3.在介绍国内外七种判别法且对比分析其优缺点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并提出了新的双曲线模型公式。并继续运用搜集整理的数据样本对新公式的可靠性进行回判分析。4.在介绍国内外七种判别法且对比分析其优缺点的基础上,研究利用液化概率的对数回归方程,并提出基于scriV?CSR关系的概率模型公式,并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