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生态功能区国土空间开发秩序优化研究——以奉化市为例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xybxy0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伴随着对资源环境的需求压力不断加大,引发了区域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合理和无序开发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开展国土规划工作,进行国土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国土空间开发的科学布局是我国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重要生态功能区在维护地区生态安全,以及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生态服务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选取重要生态功能区进行国土空间秩序优化研究,既体现了近年来党和国家不断提倡的生态文明理念,还充分反映了国土规划要差别化开发的主流趋势。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评价重要生态功能区国土开发的限制性和适宜性,进行国土空间有序合理开发,为国土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丰富了重要功能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论文的主体工作有三个部分:以奉化市作为研究实例,首先利用 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SPSS软件进行计量分析,并借助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以栅格和乡镇为双重评价单元,结合奉化市的实际情况,建立国土空间开发综合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自然限制性评价时选取最大值模型,社会经济适宜性评价选取加权求和模型,综合适宜性评价选取潜力——限制评价模型,并利用 GIS软件对最终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开发适宜性分区;其次是选取国土开发强度指数、分布密度指数以及强度变化指数,利用2005-2015共11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对奉化市的国土空间开发强度进行现状分析和未来的开发强度预测;最后通过综合适宜性评价结果和国土开发强度分析,对国土开发从空间和时间上分别进行秩序优化,空间上是从保护、限制和集聚三种形式进行优化,时间上是从近期和远期上进行优化。  研究得出以下四点结论:(1)适宜性评价从自然生态限制和社会经济适宜两个方面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好的反映重要生态功能区对生态涵养和发展的双重需求,体现了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在空间开发过程中的推动和阻滞作用。(2)适宜开发类区域(较高和高适宜开发区)面积为342.86km2,约占总面积的26.8%,保护开发类区域(中等适宜开发区)面积为246.31km2,约占总面积的19.3%,不适宜开发类区域(较低和低适宜开发区)面积687.97km2,约占总面积的53.8%。该适宜性评价结果实现了开发类区域和保护类区域的科学划分。(3)奉化市2015年底国土开发强度现状为9.53%,各乡镇街道中开发强度最高的是岳林街道,高达46.25%,开发强度最低的是大堰镇,低至1.13%,开发强度最高和最低差距较大,间距为45.12%。根据2005-2015近十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2020年、2030年开发强度分布为10.77%和13.01%,在近期规划时,开发强度尚在奉化市可承载范围内。(4)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对国土空间的布局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加快开发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进程。积极推进人口和工业集聚,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地区增长中心。严格控制城镇无节制蔓延,保证充裕的农业和生态空间,建设成为良好的生态住区。充分发挥区域沿海特色,在发展过程中加入海洋这一动力因素,合理配置海陆资源,构建完善的海陆产业体系,实现海陆空间共同开发。把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陆地生态保护同等的高度上,在岸线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保证入海河流水质达标。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精细化优质护理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效果.方法 从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期间本院接收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中随机102例开展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