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处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域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各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改造旧有的文化教育事业,使其适应和推进政治变革和社会发展。 为了适应和推进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国共产党领导实施了一系列文化建设工作,包括开展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改造旧有的文化教育事业、改造知识分子的思想、开展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以及提出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双百”方针。通过倡导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各种错误的政治和思想观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各领域的指导地位得以确立起来。通过对旧有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造,把旧学校逐步改造成为面向工农,为新中国培养各类人才的工具,并使社会文化事业确立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随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胜利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党又及时地提出了促进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双百”方针。 但是,“由于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的经验不多,党的领导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国情的认识有主观主义的偏差”,在过渡时期实施的文化建设工作中也出现了不少的失误。这主要是:夸大了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把学术问题、艺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为一谈,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因此而错误地打击了一大批人,伤害了一大批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认真总结这一时期的文化建设工作,它给我们留下了非常重要的历史经验:①既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各领域的指导地位,注意对各种错误倾向的批判和纠正,又要严格分清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分清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的界限;②既要坚持党对整个文化教育事业的领导,又要尊重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不能由个人对学术问题作出“裁决”;③既要坚持文化建设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又必须正确认识和估价我国的知识分子队伍,制定和坚持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④确立文化建设的法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