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糖苷酶OGG1的修复活性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tanya_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源的有氧代谢及外源环境因素会使有氧生物的细胞内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如果ROS的产生水平超过细胞内抗氧化物的清除能力,ROS就会对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造成氧化损伤。遭受损伤的蛋白质和脂质能够得到有效的降解及循环利用,但是作为遗传物质的DNA,其损伤需要被及时修复。在组成DNA的三种结构元件中,含氮碱基最易遭受损伤,而四种碱基中,由于鸟嘌呤(G)的氧化还原电势最低,所以最容易被氧化,形成8-oxo-7,8-dihydroguanine(8-oxoG)。8-oxoG不仅会和胞嘧啶配对,而且还会和腺嘌呤配对,经过两次连续复制,如果8-oxoG不被修复,就会发生G:C到T:A的颠换突变。由8-oxoG DNA glycosylase 1(OGG1)所起始的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途径能够有效的修复8-oxoG损伤。近年来的研究发现8-oxoG不仅是基因组上最普遍的氧化损伤产物,而且很可能作为一种表观遗传标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作用。超过72%的人类基因启动子区富含GC序列,从而成为氧化应激条件下,8-oxoG的潜在位点。然而我们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在高氧环境下,氧还调控基因的启动子区产生8-oxoG的同时,OGG1自身也发生氧化,此时修复功能暂时失活的OGG1结合到8-oxoG上,招募NF-κB等转录因子,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促进炎症基因的转录。为进一步证明氧化应激条件下,OGG1促进炎症因子的表达并不依赖其BER功能,我们设计了修复功能缺失但底物识别和结合功能尚存的突变质粒,并设计修复功能及识别功能双重缺失的OGG1突变质粒作为对照,来比较二者对OGG1转录功能的影响。首先,我们先后构建了GST-OGG1 K249Q、GST-OGG1 K249R、GST-OGG1 C253A、GST-OGG1 D268A质粒,并诱导表达纯化出GST-OGG1野生型及其点突变质粒的融合蛋白,进行EMSA及cleavage实验,检测其结合及切割8-oxoG的能力,最终决定选取修复功能缺失但识别功能尚存的OGG1K249Q及修复功能和识别功能双重缺失的OGG1 D268A进行真核细胞内转录功能的研究。为此,我们构建了YFP-OGG1 K249Q及YFP-OGG1 D268A质粒,将其转染进MEF Ogg1-/-细胞中,检测不同时长的TNF-α刺激下,Cxcl2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应激条件下,OGG1促进炎症因子的表达不依赖其对8-oxoG的修复功能,这是一种OGG1通过非BER途径调控基因表达的新机制。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进行OGG1抑制剂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相关疾病的靶向治疗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细菌性疾病是引起水产养殖生物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银纳米粒子(AgNPs)具有杀菌作用强、广谱杀菌且不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可为
目的:采用适宜的环氧化方法,合成出一系列手性2,3-环氧丙醇类化合物,在手性2,3-环氧丙醇结构中引入磷酸酯基团,制备相应的2,3-环氧丙醇磷酸酯类化合物;对合成的3-苯基-2,3-环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以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与识别为核心的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迅速兴起。其中蛋白质-配体对接方法是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与识别的主要内容之一,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related factor 6,TRAF6)是先天免疫系统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在已知的细胞信号通路中,它既是接头因子,受众多上游
目的:金属镉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在人体中蓄积。金属镉也可以与体内的巯基蛋白结合导致蛋白功能丧失,引起氧化应激、凋亡、坏死等。HMOX1基因在体内目前多数研究认为是
我国东北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东部边缘,东临太平洋,处于东亚季风影响区,是反映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且本区气候冷湿,泥炭地广泛发育。由于泥炭地蕴含丰富的古气候信息,因此可做
多用户多跳无线网络是现代无线通信一个重要的多用户并行传输形式,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传输质量与覆盖范围。随着通信用户密度的不断增加,网络的安全和干扰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以多用户多跳网络为背景,分析不同系统模型下的网络性能,提出策略以保证传输链路的安全性和减小用户之间的干扰,提高系统容量,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论文研究了多天线多用户多跳网络的安全容量等性能。当前的研究显示,多用户系统
退化草地上大量滋生的有毒植物既直接与周围其他植物竞争矿物质营养和空间,又释放化感物质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瑞香科的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是我国北方草
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水循环,在我国东北地区,过去50年的降雨量和降雨分配都发生了较大的波动,从而引起降雨格局的变化。降雨格局的变化将对植物的生长、生殖及物候产生重要影
甲型流感病毒作为主要的病源,每年都会引起不同规模的流感疫情。NS1蛋白是甲型流感病毒主要的毒性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验室在前期已经证明甲型流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