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存现句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语言现象,一直以来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三种语言学即描写语言学、生成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对存现句进行了深入研究。卓有成效的研究丰富了我们对存现句结构的认识,但是大部分研究局限在存现句的语言内部结构,忽视了语言的外部影响因素。为此,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为理论基础,基于句法、语义、语用对英汉存现句展开认知对比研究,旨在找出英汉两种语言在认知与语言结构上的映射关系,英汉存现句在象似性原则下的共性和差异以及人类在认识某地存在某物这一现象时思维是否具有共性。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认知语言学家发现语言的形式和内容(语言符号及其结构序列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有着非任意的、有理据的、可论证的属性(吴为善199)。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旨在发现语言结构与人的认知之间的关系,揭示语言结构与人类经验的直接映射关系。本文基于象似性原则,从语言的外部因素来解释语言的内部结构,对比分析了英汉存现句结构与认知概念之间所体现的四种映射关系。这四种映射关系即象似性的四条主要原则,包括:顺序象似性原则,距离象似性原则,数量象似性原则,标记象似性原则。这四种映射关系表明人类在认识“某地存在某物”这一事件时思维具有共性。首先,英汉存现结构都遵循戴浩一提出的“时间范围原则”(The Principle of Temporal Scope),即存现句中时空范畴小的成分总是位于时空范畴大的成分后;英汉存现句中信息结构分布遵循“时间顺序原则(The Principle of Temporal Sequence)”,即语言结构的顺序与事件发生的顺序一致。其次,英汉存现句中各个语言结构之间的距离与概念之间的距离相对应。存在客体以某种存在方式存在于某处,因此,存现句的三个基本成分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再次,数量象似性原则表明存现结构越复杂,它们所对应的概念也相应复杂,并难以预测。最后,与无标记句相比,带有标记的句子往往通过改变句中结构位置或添加标志词来传递额外信息。研究发现,英汉存现句在映射关系和思维上都具有共性,但由于两种语言属于不同语系,还是存在一些细微差异。英语存现句在认知上采取“移动客体”策略,句子遵循从小到大,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汉语采取“移动自我”认知策略,顺序与英语正好相反。在数量象似性原则下,英语存现句的存在地点可省略,而汉语的存在地点必须出现,若省略也必须暗含在上下文中。汉语中可以通过标志词或结构移位来传递额外的信息。在对英汉存现句进行象似性原则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英汉存现句的典型句式,名词组的不定性、不可预测性,以及存现句的信息分布。总之,本文致力于验证三个问题:(1)语言并不完全是任意的,语言结构与人类的认知经验结构存在着一定的映射关系;(2)在四种主要映射关系下,英汉存现句的共性大于差异性;(3)人类在认知“某地存在某物”这一事件时,思维存在共性。通过系统的研究,本文证明象似性原则可以对存现句结构作出一个比较合理、科学化的解释。从语言外部因素来考虑语言内部结构,有利于我们清楚认识语言与人类思维的关系,揭示语言的本质,有利于英汉两种语言的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