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收支赤字与西德“补偿方案”(1961-1963)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t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考察了肯尼迪政府时期美国国际收支赤字出现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首先分析了国际收支赤字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出现的原因,随后又论述了肯尼迪政府为减少国际收支赤字所作的努力。这些措施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国际交易项目,包括:旅游、资金流动、政府开支等等,重点强调了美国与西德政府所进行的一系列协商,以及最后两国达成的“补偿协议”。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士人的君、国、民利思想大体有两条主要的脉络:儒家道德伦理型经济思想和功利型经济思想.至明中期这一社会变革的时代,这一思想脉络被继承了下来,并在现有的框架内有
“9·11”事件之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阶段性”的调整:美国政府放弃了以前的威慑和遏制战略,转而采取先发制人的主动进攻战略;大国国际关系交往中,美国开始强调增进大国合
本文在使用古代材料和总结近现代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探讨雷必达一生的主要活动,重点分析雷必达在共和末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的作用,并对历史上给
本文以布迪厄的理论作为背景,试图展现1927年至1930年间在上海的知识分子场景:研究知识群体内部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知识群体之间的关联,发现知识分子之间"看"与"被看"的差异.1
16-18世纪近代早期西方社会转型问题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然而,17世纪却一直是其研究的薄弱环节之一.迨至20世纪中期,西方人并未将17世纪的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