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出现的“王小波热”现象作为出发点,以2001年开始形成的一批颇为壮观的自称为“王小波门下走狗”的推崇读者群为背景,从文本分析的角度探讨王小波作品本身能够成为效仿、摹写对象所具有的一些特质,以及这些王氏门徒在网络社区及至日后刊刻发行的《王盟文集三部曲》中进行的模仿性创作的基本特征与得失。这有利于我们在王小波和追随者之间搭起一座文本为媒的桥梁,理清两者间的继承发扬关系,探寻“王小波热潮”中真正有价值的创作手法的继承及发展状态、过程,并最终对王氏门徒的创作做出一种客观的评估。而对这些王氏门徒的考察在目前有关“王小波热”现象的研究中是比较匮乏的。
本文包括绪论、三个章节以及结论。
绪论,主要交待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第一章,概述王小波的经历及其作品,在考察王小波作品的接受和流传过程中,找出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对形成“王小波热”现象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并进一步说明,与网络反叛风格的契合、对获得自由书写权利的认同以及网络互动特质下的简便沟通让王小波的作品迅速被网络受众接纳,成为门徒模仿的范本。
第二章,总述王氏门徒的创作情况,包括网络虚拟社区中论坛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王氏门徒创作队伍的构成。
第三章,对王氏门徒的创作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从语言风格、人物设置、叙事框架、想象力及精神内涵五个方面考察王小波对他们的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王氏风格被持续不断的拷贝、继承,王氏门徒的作品也一版再版,为王小波作品不断增添着“附加值”,从另一个侧面为加温“王小波热”提供了一种文本支持。同时王氏门徒的作品也具有鲜明的网络文学特征。
结论,阐述了本文对王氏门徒创作的总体评价,即他们的作品已经逐渐走出了亦步亦趋的模仿姿态,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他们的文学创作最大的价值在于作为现实生活和传统文学的异质性因素存在,但尚未能开拓出更为深远的小说意蕴,创造出具有本体论意义的独特的小说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