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南天山地区铅锌资源丰富,典型的铅锌矿有乌拉根铅锌矿、霍什布拉克铅锌矿和沙里塔什铅锌矿,琼阿伯铅锌矿和坎岭铅锌矿等。构造位置总体位于塔里木北缘和南天山沉积盆地,属于被动大陆边缘,主要在矿床分类、矿床时代和成矿过程方面争议较多。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获得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1.通过对五个铅锌矿床中共生硫化物及碳酸盐矿物的Rb-Sr,Sm-Nd等时线年龄研究,得到各矿床的成矿年龄分别是,55.4±2.2 Ma(乌拉根铅锌矿),55±2Ma(霍什布拉克铅锌矿),258.2±2.8Ma(沙里塔什铅锌矿),256.1±7.1 Ma(坎岭铅锌矿),260.8±7.3 Ma(琼阿伯铅锌矿),可见成矿年龄主要集中在55Ma和260Ma左右,即古生代二叠纪晚期和新生代古近纪早期。我们认为这两个时期是西南天山地区区域铅锌矿床形成的两个主要时期。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前者对应晚古生代南天山洋闭合碰撞造山阶段,后者对应中新生代以来印度-亚洲碰撞事件。2.通过考察区域矿床的大地构造背景和矿区地质,认为西南天山地区构造挤压运动是造成区域铅锌成矿的主要动力。区域构造挤压对成矿作用的贡献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构造运动造成了大规模的断层断裂,为流体流动运移形成通道,其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区域范围较大的褶皱,向斜背斜以及断层破碎带,形成大范围容矿空间。区域上铅锌矿都处在向斜背斜的构造背景,断层破碎带在次一级尺度上形成良好的容矿空间,如霍什布拉克,坎岭矿床,矿质沉淀之后向斜背斜的存在还很好地保存了矿体,如乌拉根矿床;再次构造运动促进了流体运移和汇聚,是驱动流体的主要动力;最后,构造挤压之后的松弛阶段也促进了铅锌矿床的形成。3.区域铅锌矿床构造背景为被动大地边缘,矿区主要由断层及破碎带控制,大部分为碳酸盐岩或碳酸盐岩-碎屑岩组合容矿,金属来源主要为壳源,硫的还原机制主要为热化学还原机制和生物还原机制,部分矿床有有机质参与还原,流体为低温,具有盆地卤水性质。通过综合以上大地构造背景矿区地质等基础地质和前人以及本次测试得到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本次研究涉及的南天山地区铅锌矿床乌拉根铅锌矿、霍什布拉克铅锌矿和沙里塔什铅锌矿,琼阿伯铅锌矿和坎岭铅锌矿可全部归为MVT及其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