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几十年中,荧光金属纳米团簇的特点和性质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它通常包含几个到上百个原子,尺寸与电子的费米波长相当,与纳米颗粒相比显示出明显不同的光学、电学以及化学性质,例如具有强烈的荧光、极好的耐光性和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使其在生物分析、生物成像、环境监测、工业催化以及电子设备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本论文以廉价的鸡蛋清作为还原剂以及稳定剂,成功制备了荧光金纳米团簇和金银合金纳米团簇,此方法易行、绿色且经济,并对它们的多功能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分为以下三部分:1.通过一步微波辅助法,在最优条件(30 min,90℃,pH 11,V(HAuCl4)∶V(ew)=1∶2)下,合成了鸡蛋清蛋白包被的红色荧光金纳米团簇(AuNCs@ew)。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AuNCs@ew的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紫外光谱显示在200–450 nm之间有吸收,荧光光谱表明在λex=320 nm下,最大发射峰在λem=650 nm。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明AuNCs@ew呈球状,马尔文粒度仪测定平均尺寸分布在4–6 nm之间。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2.鉴于AuNCs@ew具有强烈的红色荧光,开发了其多功能的应用。发现AuNCs@ew对Cu2+和Hg2+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及灵敏性,基于AuNCs@ew-Hg(II)猝灭体系,构建了用于检测谷胱甘肽(GSH)的“开关”传感器,检测限为91.9 nM,并阐明了AuNCs@ew-Hg(II)与GSH相互作用的机理。根据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GSH含量的差异,AuNCs@ew-Hg(II)体系显著地识别了肿瘤细胞。此外,AuNCs@ew也可在温度传感、荧光墨水、荧光染料等方面应用。3.通过调控鸡蛋清、四氯金酸、硝酸银比例,在微波辅助下一锅合成了发强橙色荧光的金银双金属合金纳米团簇(GSNCs,λex=320 nm,λem=500-750 nm)。发现GSNCs可特异性识别CN-,检测限为138 nM。阐明了“金银协同效应”检测CN-的机理,发现GSNCs对CN-的响应明显强于单金属AuNCs@ew,因此可有效用于水样品中CN-的检测。此外,GSNCs可在细胞成像和温度传感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