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民族英雄的书写与建构(1931-1945)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d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对抗战时期民族英雄著述的形成和传播进行研究,探究民族英雄书写繁荣的原因和基本情况,讨论史家对民族英雄的书写与塑造方式以及民族英雄形象在社会上的建构过程和对民众的影响,分析这一时期的民族英雄历史书写对强化民族认同、提升民族自信、鼓舞民众志气,助力抗日斗争的作用。民族英雄著述的繁荣离不开时代的影响。抗战军兴,国难日亟,使得原先以搜集材料、考证真伪为目的的“科学史学”难以为继,史家纷纷将目光投向现实,治史旨趣从“求真”转向“致用”,书写历史人物传记之风蔚然兴起,成为彼时医治“民族病”的一剂良方。同时,历史教育被视为“精神国防”的重要武器,史家纷纷呼吁利用历史人物传记来培育民族意识。抗战时期民族英雄书写的主要形式是民族英雄人物传记,数量计在百种以上,其中有不少民族英雄著述是出于专业的历史学家之手,他们将自己的潜心研究融入到历史叙事中,起到了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播历史知识的作用。此外,当时社会上还有广大的学者参与其中,创作出众多的民族英雄读物,促进了民族英雄书写的繁荣。抗战时期的民族英雄书写涉及到的人物类型广泛,包括明君贤主、中兴名臣、抗敌将领、御外英雄、远征英雄等,都在抗日的大目标下被重新书写,成为宣扬民族国家精神与反抗侵略意志的重要象征,寄寓了书写者以古谏今、抗战御侮的现实关怀。书写者通过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灌输民族主义意识,以及贴近时代与民众的书写方式使阅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起到激发民众师法效仿的作用。民族英雄历史书写中宣扬的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改造着人们的思想,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成为约束自己及他人的道德力量。同时,民族英雄形象的建构离不开国民政府的树立与提倡,文化界的宣传与弘扬以及民众的接受与认同。通过一系列的书写与建构活动,民族英雄形象在社会上建构起来,其中表现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国人,民族英雄成为抗战时期凝聚民族认同、鼓舞抗日斗志的重要思想武器。
其他文献
背景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简称肾癌,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类型,约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肾癌对放疗及化疗均不敏感,因此对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而言,放化疗不作为
肿瘤坏死疗法(tumor necrosis treatment, TNT)最早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Epstein教授提出,是一种针对实体肿瘤的放射免疫治疗,其结合的位点是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后暴露的核抗原。
目的探讨重症蜂蛰伤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2003~2005年5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2006~2011年12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加血液透析(HD组)52例,常规治疗加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
□人民法院一方面要为地方大局服务,同时也要反对司法权的地方化和部门保护主义。大局还要求各级人民法院提供的司法服务,必须是个性化的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法官及
报纸
近些年来,生猪养殖中出现一种严重的病毒病,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感染而诱发的急性高致死性传染性疾病。致病病毒有强传染性,被感染生猪致死率在50%以上。感染后,母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在推进的金融改革使得金融业不断开放,包括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金融改革在不断开放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
转形问题被称作“经济学上的世界难题”。本文试图在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价格理论基础上来把握其实质 ,在此基础上建立静态转形模型和动态转形模型 ,从历史和逻辑—
设置由企业服务理念与员工服务意识、餐饮服务设施配置质量、服务人员的素质及服务能力、现场服务四个方面组成的反映餐饮业顾客服务质量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评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