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化评价理念的推广促进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教学评价不再单一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价,开始关注学习过程,强调形成性评价、丰富和创新教学评价方式、改善原有的教育生态环境。同伴互评作为新兴评价方式开始被应用于学科教学评价。同伴互评的研究最早起源于国外,最初主要运用于写作教学中,国外的同伴互评研究主要针对不同主体之间效果,同伴互评的应用效果研究,师生对同伴互评的体验和态度研究等方面。国内针对同伴互评的研究多集中于同伴互评的不同评价形式对评价效果的研究,同伴互评在不同学科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与实施途径等方面。本研究主要在分析国内外同伴互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开展研究,获取研究数据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同伴互评研究现状及成果整理分析,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梳理对基于蓝墨云班课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同伴互评活动设计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本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提出研究思路,同时整理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同伴互评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评价需要,开展基于蓝墨云班课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同伴互评的活动方案设计。在教学实践效果检验方面,本研究通过对学生课堂参与度、同伴互评活动实施前后作品质量变化、评语质量等指标,以及同伴互评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和师生个人访谈结果等定性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同伴互评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方面有明显的作用,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同伴互评活动实践经验和学生反馈的意见,提出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同伴互评活动的应用策略。实践研究证明同伴互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的提升。为了充分发挥同伴互评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针对同伴互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环境激励、动力提升和能力提升三大方面提出了应用策略。环境激励方面:创设客观公正的评价氛围;设计评价量表,为学生评分提供科学指导;选择合适的评价形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可以促进评价效果。能力提升方面:进行培训,通过同伴互评前的培训有效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积极引导,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及时反馈总结,进一步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动力提升方面:使用双向匿名评价,避免社交效应;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营造良好支持性环境,为同伴互评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激发学习内驱力。本研究所设计的同伴互评活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对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生的作品质量有促进作用,以期为通过同伴互评丰富和创新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