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增强,国外申请到中国留学的留学生数量也日渐增加,为此,深入研究国际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科琳·沃德(Colleen Ward)等人的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理论以及威廉·古迪孔斯特(William Gudykunst)的沟通模式和分类形式为基础,通过微信网络平台方式进行发放问卷,利用定性和定量方法进行分析,旨在观察国际留学生在中国高校的学术适应、心理适应及社会适应现状,探究学术适应与心理适应、跨文化适应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就目前国际留学生存在的某些不适应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学术适应方面,国际留学生适应能力较好,但对课上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等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在社会文化适应方面,国际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能力较弱,部分国家或地区的留学生因饮食文化及特殊节日或斋禁期间的民族习惯等难于适应留学地的统一课业作息;在心理适应方面,根据心理健康16PF量表对国际留学生知、情、行进行评估,发现一些留学生存在心理适应困难的问题,表现为:孤寂、睡眠不好、思念亲人等。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本文认为国际留学生的学术追求、在地新建人际关系、交流形式及宗教信仰等与跨文化适应具有很大相关性,是否具有留学地的相关文化知识储备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定量研究数据结果显示,社会文化适应、心理适应与学术适应呈明显的正相关。在上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际留学生在中国留学期间存在的文化、心理等适应弱的问题,提出高校管理者一方面需要了解国际留学生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对国际留学生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与关爱;另一方面,增设跨文化培训组织,通过语言培训和社会文化培训,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制度和管理特点,帮助国际留学生尽快适应中国本土生活和高校校园文化生活,改善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进而促进国际留学生本人的学术适应,保证留学生顺利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