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的政府再造运动对于政府最根本的改变是引入了公共服务外包的管理理念,其核心是引入竞争机制,用竞争代替政府的垄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起,我国也开始积极尝试公共服务外包,进行公共机构后勤部门的社会化改革。后勤部门社会化改革的实质是实现公共机构的后勤产业按照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化方式进行运作,各类公共机构与后勤部门是市场关系中的委托方与被委托方的关系。在这种前提下,我国各类公共机构都在积极探索一种有效的途径来评价后勤部门所提供服务质量的优劣以及相关的成本费用的合理性,最终实现对后勤部门的有效监管。为此,笔者以我国干部培训院校后勤部门的社会化改革为历史背景,通过对绩效评价的定义、绩效评价的方法、绩效评价的发展阶段、绩效评价的重要意义等方面的探讨,对绩效评价的理论内容进行了简单梳理。并以A干部培训院校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比较分析法比较了A干部培训院校对其后勤部门2009年-2012年四个年度《考核协议书》的绩效评价指标及其说明、绩效评价考核方法、绩效评价考核指标基数及实际完成情况,说明我国干部培训院校后勤部门绩效评价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A干部培训院校原有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建构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关键绩效指标法下的绩效评价体系,并从关键绩效指标的选取、关键绩效指标权重的分配、具体的绩效评价方法、绩效评价结果的执行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笔者希望以A干部培训院校为具体案例建构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我国干部培训院校对后勤部门的有效评价和监管提供一定的参考,最终实现各类干部培训院校后勤部门运行成本的降低和企业价值的提高,使绩效评价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