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木薯真菌性叶斑病的病原鉴定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hk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8-2009年,对南宁市木薯种植地的木薯真菌性叶斑病进行一般调查,共发现了5种真菌性叶斑病,分别为木薯炭疽病、木薯褐斑病、木薯轮斑病、木薯坏斑病和木薯枯萎叶斑病。并于2009年7月、9月、10月、11月对南宁市10个木薯种植地的木薯炭疽病、木薯褐斑病和木薯轮斑病进行了重点调查。木薯炭疽病和褐斑病在各调查地点均普遍发生,最高发病率分别为66.0%和63.2%。木薯轮斑病、木薯环斑病和木薯枯萎叶斑病较少发生,其中木薯轮斑病仅发生于隆安县那桐镇,木薯枯萎叶斑病则只发生于横县马山乡。   通过致病性测定、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观察和rDNA-ITS序列测定,对木薯炭疽病、木薯褐斑病和木薯轮斑病进行了病原鉴定。鉴定出木薯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禾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其中胶孢炭疽菌的分生孢子圆柱形,大小为9.4-23.3×5.6-10.2μm,禾生炭疽菌的分生孢子镰刀形,大小为13.2-26.2x3.2-6.2μm;木薯褐斑病的病原菌为木薯钉孢(Passalorahenningsii),分生孢子长圆柱形,大小为6.0-60.0×1.O-8.0μm;木薯轮斑病的病原菌为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分生孢子杆状,大小为4.5-10×1.3-6.0μm。   P. henningsii的培养基筛选试验表明,该病菌在11种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有差异,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和Richard培养基上生长较好,产孢量也较高,均高于105个/mL。   P.henningsii的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不同调查地点的P.Henningsii菌株间的rDNA-ITS序列的相似率为97.8-100%;以P.brachycarpa为外群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发现南宁市不同调查地点的P.henningsii菌株间处在同一簇上,说明南宁市范围内的P.henningsii各菌株间遗传变异差异不大。
其他文献
企业会计监管体系的完善对于企业发展具有较为直接的影响。但是当前在化工企业会计监管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其自身呈现出各种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
摘 要:本文以宣钢150吨转炉生产为研究对象,以改善转炉挡渣工艺为目的,从实际情况入手,对当前150吨转炉挡渣生产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用转炉滑板,并具体分析了转炉滑板的工艺原理、工艺装置、转炉改造等情况。认为采用转炉滑板技术后,有效提高挡渣成功率、降低下渣量,为钢产品质量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  关键词:转炉滑板;挡渣效果;转炉改造;下渣量  宣钢150吨转炉工作中表
“营改增”的实行消除了电力行业重复纳税,促进了电力市场的良好运行,本文于是分析了营改增对电力建设工程造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