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河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粪便标本中分离病毒,结合个案调查资料,综合分析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在AFP病例中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对NPEV毒株进行血清型别鉴定,明确AFP病例中的优势毒株,为AFP病例的防治和疫苗研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1、对河北省AFP病例粪便标本利用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和转人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的小鼠肺细胞(L20B)进行病毒分离。 2、细胞出现病变后利用脊髓灰质炎病毒(PV)标准血清,通过中和实验筛检NPEV。 3、筛检出NPEV后,采用不同的特异性引物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根据VP1区序列结果,确定NPEV血清型别,并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同时生成系统进化树,对毒株基因特征进行分析。 4、对既不能被PV标准血清中和,又不能被引物扩增的病毒分离株,使用Real-time PCR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筛检腺病毒。 5、应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结果: 1、河北省2008~2012年AFP病例报告及标本病毒检出情况 2008~2012年河北省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998例,其中1974例采集了粪便标本并完成了病毒分离,共筛检到374例病毒阳性病例,其中PV阳性73例,NEPV阳性301例,阳性分离率分别为3.70%、15.25%。 2、 NPEV阳性病例分布及残留麻痹情况 从地区分布看,NPEV阳性病例位列前三的是邯郸、邢台和保定,NPEV分离率最高的是邯郸、邢台和承德,各地区NPEV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时间分布看,NPEV阳性病例检出数量及分离率较高的时段均集中在5~11月,存在明显的夏秋季分布高峰。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性别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年龄分布看,0~2岁婴幼儿组NPEV分离率最高,随年龄段的递增呈降低趋势。残留麻痹率PV阳性组>NPEV阳性组>阴性组,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NPEV毒株的分子定型 本研究共获得176株NPEV毒株完整的VP1序列,和基因库比对后,共有28种血清型。包括HEV-A组7种,HEV-B组21种,没有HEV-C和HEV-D组病毒。CVA10和EV-A71连续5年均有检出,其余血清型5年中间断出现。NPEV血清型别分布有如下特点:邯郸种类最多,其次是邢台和保定;5~11月份最为集中;5岁以下儿童血清型别最为复杂。从单一NPEV血清型来看,EV-A71数量最多,占定型总数的39.77%。在全省有10个设区市以EV-A71为主,而且在全年有10个月份以EV-A71为主,可见EV-A71为全省AFP病例中的优势毒株,感染人群以0~2岁婴幼儿为主。HEV-A组AFP病例预后要比HEV-B组差,有残留麻痹的可能性更大。 4、NPEV优势毒株EV-A71 VP1区基因特征分析 在每个地区随机选择一条序列进行比较后显示,核苷酸同源性在94.1%~99.4%、氨基酸同源性在98.3%~100%之间。与国内外的参考株VP1区进行核昔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发现,70株EV-A71病毒VP1区核苷酸序列与A、B基因型VP1区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均较低,而与C基因型接近;进一步比较,病毒株与C4亚型代表株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可认为2008~2012年河北省70株从AFP病例中分离到的EVA-71病毒株均属于C4亚型。与全国多个省市的C4亚型相比,病毒株VP1区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C4a高于C4b分支。VP1区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2008~2012年河北省AFP病例中EV-A71分离株全部处于C4亚型C4a分支。EV-A71在河北省和中国大陆的其他省份进化情况一致,基因型稳定,没有发生变化。 结论: 1、NPEV感染在河北省广泛分布,血清型别多样。感染高发时段主要集中在5~11月,感染人群以婴幼儿为主。 2、NPEV阳性组AFP病例残留麻痹率显著高于阴性组,继PV之后,NPEV已成为AFP的重要病原。 3、HEV-A组残留麻痹率显著高于HEV-B组,HEV-A组预后比HEV-B组差,有残留麻痹的可能性更大。 4、EV-A71为近年来河北省AFP病例中NPEV优势毒株,分离株全部处于C4亚型C4a分支,近几年来其基因型稳定,未发生变化。 5、首次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系统对AFP病例中分离到的NPEV进行血清定型,填补了河北省此项研究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