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皮给药电穿孔技术是将高压脉冲施加到皮肤上,使皮肤出现新的可逆瞬时亲水性孔道,增加药物分子通过皮肤的能力,它对促进大分子药物经皮渗透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在临床上,提高物质的经皮渗透量是非常重要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经皮给药电穿孔技术对大分子药物有经皮促渗作用,如环胞菌素A、降血钙素、抗敏寡核苷酸、右旋糖苷异硫氰酸、胰岛素、肝素等等。因此电穿孔作为一种新的经皮给药技术,从实验和理论角度进行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建立药物经皮转运渗透模型和皮肤电导模型,利用已有的以胰岛素、FD-4、FD-20和替硝唑作为模式药物进行电穿孔实验所获得的数据,通过模型学习得到相关的模型参数,以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脉冲电场作用下药物经皮转运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探讨。 1.脉冲电场的作用是皮肤导通率最大值(?)_T增大的主要原因,实验中出现的药物渗透通量的峰值一般是(?)_T的1/10,高脉冲电压对(?)_T的增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_T还受到实验药物分子量等理化性质的影响。电脉冲能量和脉冲电压并不能使时间常数τ_m和τ_h发生明显的改变,但实验药物本身的一些理化性质对τ_m和τ_h的影响较为显著。 2.脉冲电场的作用可以使皮肤角质层的电导特性发生改变,通过皮肤电导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电导最大值(?)是随着电压升高而升高的,但脉冲能量和实验药物不同时并不能对(?)产生明显的影响;皮肤电导激活数时间常数τ_a和失活数时间常数τ_p是随着放电电容和脉冲能量的升高而增大的。皮肤电导模型对电穿孔条件下皮肤角质层电导变化特性的定量分析具有很大价值。 3.脉冲电场作用下药物经皮渗透和皮肤角质层电导变化存在某种内在联系。通过唯象模型比较分析发现皮肤导通率最大值(?)_T有随电导最大值(?)增大而增大的趋势;药物经皮转运渗透模型中的通道激活数时间常数τ_m是随皮肤电导模型中的激活数时间常数τ_a升高而升高的;失活数时间常数τ_h则随失活数时间常数τ_p升高而升高,两个模型的时间常数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