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也日益改变着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崭新而广阔的公共参与平台,他们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或基于个人需求,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关注国内外大事,获取公共参与信息,并参与到各种公共活动中去。然而,由于网络的虚拟化、隐匿性等特征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局限,大学生网络公共参与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因此,对大学生网络公共参与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对公共参与、公民参与以及政治参与的理性辨析,提出大学生网络公共参与的概念,并分析其内涵和主要特点。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遵循,对网络公共参与进行深入探析。通过问卷调查,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公共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分析原因。当前,大学生网络公共参与主要表现为对公共事务关注度较高、以微信微博为主要平台、参与目的较为明确、参与过程彰显正能量等,但存在主流价值引领不足,网络公共参与主体性弱化;信息辨识能力较弱,网络公共参与行为失范;匿名参与倾向显著,网络公共参与行为非理性化;公共参与能力不强,网络公共参与内容泛娱乐化等主要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从高校层面而言,主要在于对大学生网络公共参与的教育引导、体制机制、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因此,高校要分别从价值、舆情、行为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公共参与的教育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