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发展速度非常快。在2020~2050年的30年内,世界老年人口将在10亿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老年人口将平均每年增长2.38%,超过总的人口增长的平均速度。老龄化的确困扰着整个国际社会,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世界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加强老年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预防老年心理和行为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高校退休教师作为老年人口中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本研究立足于高校,整合高校范围内的各种资源以及依托高校的社区资源,通过教育活动对高校退休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干预,旨在维护并促进高校退休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其晚年生活的幸福感。首先,以社会支持理论为依据,从高校退休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高校退休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需求进行调查和访谈,以了解高校退休教师真实客观的心理健康状况。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选取浙江师范大学的退休教师,发现高校退休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其次,从内部心理因素和外在关系因素两个方面分析高校退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成因。从内部心理因素来说,老化与衰老、高校退休教师情绪与情感及其人格特征是影响高校退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主要内在因素;从外在关系因素来说,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是影响高校退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主要外在因素。在影响高校退休教师家庭关系的因素中,婚姻家庭关系、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对高校退休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最后,在此基础上从从教育的角度来探索高校退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在当今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要提高高校退休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整合高校和社区的老年资源,更要从构建高校退休教师心理健康氛围入手,发挥高校和社区在高校退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功能。一方面通过提高对高校退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来普及高校退休教师对其自身心理健康的需求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在高校和社区加大对高校退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投入,经常组织各种心理活动和服务,保持高校退休教师参与的热情,维护并促进高校退休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