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建立近交系Wistar大鼠的PIA和CIA两种动物模型,比较两个模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特征的区别,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科学研究寻找更为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CIA组、PIA组、对照组,各20只,分别将Ⅱ型胶原0.01ml/g和降植烷0.003ml/g在各自组别的大鼠背部或尾根部进行多点皮内注射诱导建立PIA大鼠模型和CIA大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临床特点,采用关节评分、组织病理学观察关节炎严重程度,判定模型建立是否成功,并比较两组中成功建立模型的大鼠的病程特点、血清免疫学指标(血清RF、抗CCP抗体)、病理特征和成模率。结果:(1)CIA组和PIA组大鼠均出现关节炎症状,病理为以滑膜持续增生、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软骨及骨质破坏为表现的侵蚀性滑膜炎改变。(2)CIA大鼠模型的成模率为65%,高于PIA大鼠模型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IA大鼠关节肿胀出现时间较PIA早,肿胀程度比PIA严重,病理改变也比PIA模型重,并出现有软骨的破坏。CIA大鼠的关节炎症状约在发病3周后出现缓解,后无严重的炎症出现,PIA大鼠的关节炎症状则反复出现,不具自限性,较接近人类RA的病程特点;(4)PIA组检测到部分血清RF呈低滴度升高,CIA组RF全部为阴性,两组RF滴度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抗CCP抗体均为阴性。结论:(1)CIA模型和PIA模型均可以在近交系Wistar大鼠中成功建立;(2)在近交系Wistar大鼠中,CIA模型比PIA模型更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