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肉制品的安全和质量持续受到全社会关注。常用基于核酸的分析方法进行肉品鉴别等检验检疫工作。其中,DNA条形码技术是对传统分类方法的有力补充;在动物物种分类和鉴别工作中,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核酸序列是通用的条形码基因。纯粹的条形码技术通过同高灵敏、低成本、便携式的生物传感器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条形码技术商业化发展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问题。因此,本课题尝试搭建以动物线粒体COI基因为识别元件,以一次性丝网印刷生物传感器为器件的传感平台,通过对生猪肉、生牛肉、生羊肉和生鸡肉、生猪肉/牛肉混合二元物和市售样品探究,评价该传感平台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商业适用性等。主要工作开展如下:1.构建线粒体COI基因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的最优条件为.:探针与靶标序列最佳结合时间为45分钟,最佳杂交温度为45分钟;亚甲基蓝最佳工作浓度为1.5×10-5 M,最佳孵育时间为15分钟;生牛肉和生猪肉靶标序列在10-13-10-5 mol/L 范围内与还原峰电流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分别为5.048×10-14M和3.491×10-14M。初步验证了构建的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有可行性。2.设计模拟生猪肉/牛肉混合二元物掺假实验。当混合物掺假比例大于3%时,传感平台对混合二元物的识别能力突出;探针修饰后,当混合生肉量为50 ng时,活性染料亚甲基蓝的电信号值更加稳定;当掺假比例小于25%或者大于25%时,均能识别混合二元物。证实特异性探针在该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上可以完成对生猪肉/牛肉混合二元物掺假模型和市售肉品样品的识别工作。3.利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以DNA浓度为中间量,探究出生猪肉和生牛肉质量与Ct值的关系,即M(猪)=-2.802 Ct+97.271,M(牛)=-1.483Ct+68.566,并同工作2中相关研究因素和结论进行了比较,展望了构建的该生物传感平台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