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与光荣:论戴高乐1958年宪政改革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ueeryu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近现代史以宪政发展进程坎坷而著称。从1789年至今,法国经历了五个共和国,三个帝国,还不包括像巴黎公社这类短期政权形式。但法国人的浪漫主义和完美情怀让他们不懈的追求最完美的宪政体制:既能实现公民的法治、自由、民主,又能促成民族的团结和荣耀。但是,在“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中,作为一个曾经沦陷过首都的国度,法国人除了要扫除维希政权留下的专制残余,重新建立保障法治、自由、民主的现代宪政体制以外,还迫切需要实现国家昔日的富强和荣耀。但第四共和国12年的进程表明:第四共和国的宪政体制在实现这两个目标方面做的完全失败。法国之所以能在1958年进行宪政改革,走出困境,进而逐步走上宪政文明和大国地位皆得以稳步发展的道路,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的发展是必然且有规律可循的。正如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叫拿破仑的人带领法国走向了辉煌的顶点——虽然法国的这次辉煌很短暂,1958年法国出现了戴高乐,法国历史的发展的必然性决定了在法国的危难关头,即使戴高乐不站出来,也会有另一个戴高乐站出来,这是法国的民族性所决定的,也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历史的发展也是具有很强的偶然性的,只有加上后面这一条,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性才站得住脚。因此,没有人会否认假使1958年的法国没有戴高乐,法国可能会在混乱和失落的泥潭中挣扎很长一段时间。幸运的是,法国在1958年的确出现了戴高乐。他带着他的宪政构想改变了法国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宪政文明的方向和进程。虽然法国宪政史的进程众所周知:法国在1958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由戴高乐亲手主持了影响深远的法国1958年宪政改革。但是,历史深处的原因却并非如此简单明朗。1958年建立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政体制必须首先必须面对的是那个让第四共和国覆亡的阿尔及利亚问题,如果戴高乐建立的新体制不能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则这艘油漆崭新的巨轮就将会变成“泰坦尼克号”。甚至可以这样说:在阿尔及利亚问题解决之前,第五共和国的宪政体制并没有开始全面正常的运转,因为它必须在排除阿尔及利亚这颗“水雷”之后,才可能安心开始预定的航程。历史进程证明,戴高乐结束了法国人的“阿尔及利亚噩梦”,同时,在阿尔及利亚事件中,戴高乐对1958年宪法所建立的宪政体制所做的调试加之整个阿尔及利亚事件对新宪政体制的磨合,使得这个体制真正变成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宪政体制。笔者拟从戴高乐这个典型的法国人为切入点来认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宪政体制产生的前因后果,尝试分析戴高乐所建立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宪政体制之所以出现的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同时,通过戴高乐所建立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宪政体制中的总统、内阁和议会的各自地位以及相互关系的架构较之于第三、第四共和国宪政体制的巨大转变去分析、探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宪政体制的特点、这些特点存在的原因以及这些特点产生的结果。
其他文献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  本文将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概述罗尔斯《正义论》之理论篇的内容,这一说明将包括:对罗尔斯所面临的问题之阐述,对罗尔斯之法哲学出发点的阐述,对罗尔
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我国的外资管理模式正逐步由逐案审批制到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方式转变。但是在实行更为开放的外资政策时不能忽视对国家安
对国民信赖利益加以保护的程度,因被撤销之行政行为的种类、性质、对象等而有所差异。但是,大部分学者仅简单地以授益行为与负担行为的二分法为起点,对行政职权撤销行为展开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渗透,自然经济的衰微,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乡规民约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广大农村地区积贫积弱,乡村建设与改革问题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热点
近些年来,军事政治学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文武关系”作为军事政治学的核心概念,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领域。在政治层面上,文武关系主要是指军事团体与社会团体之间的相对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间相互依存的加强,中国在经济、政治方面逐渐走上外交关系的台前。为了更好的发展软实力,中国对软实力和文化外交给予了诸多关注。2004年孔子学院在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