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土壤水分动态及生物量的密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wo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分是制约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性因子,在天然降水一定的条件下,植物种群密度通过影响土壤水分含量,从而制约着林木的正常的生长。本研究从林分密度的角度出发,研究林分密度与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及林分生物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在当地水分条件下造林的适宜密度,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运用先进的研究手段对不同林分的土壤的持水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拟合,掌握不同林分比水容量特征,并对不同林地的土壤水分进行分类,计算出不同林地土壤水分有效性的临界点,从而求出不同林地的有效水范围。在研究区内主要造林树种比较中,刺槐及其混交林分的土壤水分利用范围最大,抗旱能力最强。通过研究不同立地类型、不同密度刺槐林的土壤水分状况,得出以下结论:立地类型及林分密度均对土壤含水量有显著影响;四种立地类型在同一时期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自上而下形呈减少趋势;不同立地土壤水分均值大小依次为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就平均值来看,春旱时期各立地类型土壤水分均可供应充足。通过对不同密度人工刺槐林生物量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林分密度与生物量有一定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拟合建立了生物量和密度、胸径的相关方程,并对密度和胸径二因素进行了边际产量分析和互作效应分析,得出结论为:生物量(W)最大值时胸径(D)和密度(N)单独作用的最适量为:D=9.92cm, N=1675株/hm2。刺槐密度在800~2000株/ hm2范围内,平均胸径为9~10cm时,可以获得较大的生物量。
其他文献
本文以超高温防热材料为研究对象,从C/C烧蚀材料着手,提出开展微烧蚀C/C-UHTC复合材料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零烧蚀C/ZrB2-SiC复合材料研究。为了提高C/C的抗氧化性能,并
<正>艺术在当下的语境中,其范围和外延都在不断的延伸,与此同时"艺术终结"、"生活即是艺术"等话题也在此起彼伏的被讨论着。而这种情形在如今提倡健全全民艺术素养的大背景下
<正> 我国在93年7月1日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后,财务评价体系因财务报表体系的根本性改变而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之一就是引入西方财务评价体系中的比率分析。包括资产负债率、
确保高空施工平台的稳定搭建在建筑工程设计中是非常关键的,本文以江苏灵谷化工大化肥尿素造粒塔装置土建滑模施工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尿素造粒塔装置土建滑模平台的施工,设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初次审议并公布的《民诉法修正案(草案)》增加了"先行调解"的规定,但规定过于原则抽象,不具有可操作性。关于立案后的先行调解,我国民诉法及
本文分析微课程内涵、类型,提出微课程开发的五个观念,以《移动互联网网上创业基础》为例,探讨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及要点、教学组织等。
<正>1百年老店诺基亚的转型在任正非的华为技术公司举全公司之力将赌注押在研发数字程控交换机C&C08的时候,万里之外的北欧小国芬兰,一家百年老企业的CEO正在思考企业转型的
<正>一、"三生合一"背景下既有园区何去何从中关村软件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园区,两期面积2.6平方公里,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软件开发、企业孵化、软件成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与结核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来源于2008-2012年从江苏泰兴、镇江、武
呼和浩特市某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5×104m3/d,原采用CAST工艺,出水主要指标均劣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为使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