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卒中合并脑内微出血时抗凝药物应用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zheng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心源性卒中合并脑内微出血时口服抗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Elsevier Clinical Key数据库,Google Scholar数据库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1996年至2016年,从而全面收集出心源性卒中、应用T2*加权GRE或SWI检测脑内微出血状态、随访期间应用抗凝药物的相关文献,并对纳入的文献严格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MP13.1软件检验异质性,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合并颅内出血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1352名患者)。CMB阳性组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为6.9%(17/245),而CMB阴性组其发生率为8.8%(61/690)(OR1.19;95%CI0.46-3.05;P=0.722)。CMB与抗凝相关ICH风险升高具有相关性(OR6.54;95%CI2.39-17.84;P<0.001),并且当按抗凝药物种类分层分析时,华法林与脑出血的风险增加尤为显著(合并的OR为8.73;95%CI为2.74-27.77;P<0.001)。当根据研究人群(亚洲人和西方人)的族裔分层时,CMB与亚洲人的ICH风险增高有显着的相关性(OR6.77;95%CI2.18-20.99;P=0.001)。  结论:CMB的存在不增加IS复发的风险。相比之下,CMB阳性的心源性脑卒中患者抗凝治疗(特别是华法林)期间ICH的风险增加,并且这一现象在亚洲人群更常见。我们的结论有待未来更大样本的研究(尤其是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