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程度评价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yingxiong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流业是整个社会的先导产业,“区域物流一体化”进程的快慢关乎着整个“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进程,因此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程度备受关注。本文以均衡性、相似性、协调性三个要素构建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模型,同时从基础设施一体化、信息一体化、人力资源一体化、政策制度一体化四个方面入手,构建了一体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全文从纵横两方面对一体化程度进行了评价,首先以2016年数据为例,横向评价了京津冀一体化政策正式提出两年多以来,物流一体化建设进程;接着选取2011-2016年间数据(1),纵向比较了历年来京津冀地区物流一体化程度。全文围绕“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程度”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论证,通过大量阅读现有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学界研究大多集中于区域一体化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者非常少,加之京津冀一体化提出时间较短,因此从实证领域研究者更少之甚少。所以本文在借鉴已有文献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京津冀物流一体化现状及存在问题,据此总结提炼出基础设施、信息化、人力资源、政策制度四大方面作为评价指标的基础。为了更加科学有效的进行评价,对每项评价指标进行了指数化处理,分别计算每项指标的均衡指数、结构相似指数和协调指数,根据不同指标的计算结果,得出京津冀物流一体化目前进展较好的方面和有待提高的方面。最后,通过模糊物元模型,通过MATLAB对数据进行欧式贴近度分析,计算历年来物流一体化的程度。通过实证计算,分析得出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程度在逐年提升,尤其是从2014年国家正式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政策以来,一体化程度提升幅度增加,但截至到2016年末,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刚刚跨越了准备阶段,迈向起步阶段。因此,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在今后投入巨大的精力,不断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不仅存在于企业与企业之间,更多的是存在于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物流成本管理也就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现代物流必须从供应链的视角来把握,即企业应该更多关注供应链物流及其成本。相应地,传统物流成本中存在的“效益悖反”问题在供应链物流中也就需要做进一步研究分析。本文就是在供应链的基础上,将物流成本的概念延伸到供应链成本,介绍了供应链成本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外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外资的不断进入,无论是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抑或是本土企业的成长过程虽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但从整体而言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二战结束初期,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与发达国家之间基本是垂直型分工,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基本处于“中心-外围”结构的外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