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理性人和有效市场假说的传统金融理论分析投资行为时未考虑投资者的背景和个性心理因素,因而难以解释现实投资市场中的处置效应、羊群效应、过度自信等非理性投资行为。行为金融理论将金融学和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相结合,放松了对理性人和有效市场的假设,更多从微观层面研究个体投资行为以及行为背后更深层的心理、社会动因。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分析是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向,一是用数据挖掘新的投资者行为特征,发现和验证投资行为的非理性特征,二是基于已发现的非理性行为特征,探索建立新的金融理论模型,解释金融市场的异象。现有研究对投资者行为的深层次心理特征和机制问题分析得不够,关于投资者的人格因素、认知风格等心理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的研究虽有一定的成果,但是深度和广度都仍有所欠缺。本研究以行为金融学理论为基础,以个体投资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心理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个体投资者人口和投资特征、人格特质、认知风格对其投资行为的单独作用和综合影响,建立了影响因素模型,并针对个体投资者提出有针对性的投资建议。本文的主要发现和成果:一是投资者表现出显著的处置效应、羊群效应、过度自信的非理性认知偏差;二是投资者在投资策略选择上表现出一定的有限理性,具有一定的风险控制意识,能够合理分散资金,在必要的时候采取一定的方法止损,但整体止损执行力不高;三是人口和投资特征变量对处置效应、羊群效应和部分投资策略选择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但对过度自信和其它投资策略选择没有影响;四是人格特质的部分维度对过度自信和羊群效应,以及风险控制策略和止损方法的选择上有一定正向或负向预测作用,但对处置效应和其它投资策略没有显著影响。针对每个非理性行为和投资策略建立了人格特质影响因素回归模型。五是认知风格对处置效应、羊群效应和止损方法的选择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对过度自信和其他投资策略影响不显著;六是综合考虑人口和投资特征变量、人格特质和认知风格后,部分变量的影响作用和预测效果发生变化,部分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变的显著,针对每个非理性行为和投资策略建立了多种影响因素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