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祁连山在我国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位置,2017年,祁连山因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全国关注,而媒体在环境传播中作为重要一方,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试图在环境传播视角下,对涉及到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的报道进行分析。本文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隔年抽样,将《甘肃日报》1949—2019年所有奇数年份的缩微以及纸质版报纸进行翻阅,将其中涉及到祁连山生态环境的报道抽取出来,经过筛选最终得到报道610条。笔者将这70年分为四个阶段,根据报道的特点分别命名为初现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和成熟时期。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在四个阶段,媒体对祁连山生态环境所关注的议题存在明显不同,初现时期媒体是在“保护——利用”林业的主题框架下,充分发挥教育与引导功能,动员群众;在形成时期,媒体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框架下,强调祁连山的“命脉”作用;在发展时期,媒体是在“改善生态环境”的主题框架下,逐渐将祁连山构建成“生态屏障”;而在成熟时期,媒体是在“保护——治理”的主题框架下,关注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改问题。议题的不同不仅反映出我国针对生态环境政策措施的发展变化,也体现出媒体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担负着宣传、教育与引导的功能,并且媒体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扮演着记录者的角色。另外,媒体在政府这一主体影响下构建祁连山生态环境时,不免会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视觉图像缺失。总之,笔者在梳理相关报道时发现媒体在环境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