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气污染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治理大气污染也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由于大气污染呈现的区域性复合型特征,仅依靠单一政府已经无法根本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于是各地都在积极实施联防联控机制,但是治理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是对深层次的利益关系的忽略。利益是府际协同治理的逻辑起点,利益补偿机制是府际协同治理的核心机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对平衡大气污染领域的利益分配,理顺利益关系,促进区域间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明确府际协同治理和利益补偿机制等概念,对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及现代财政理论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现状、特征及大气污染府际协同治理的困境进行分析,指出我国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呈现复合型污染,并有着区域性、成本外部性及治理复杂性等特征,在治理中会面临“囚徒困境”中的不合作与“智猪博弈”的搭便车两类博弈困境,为破解困境需引入利益补偿机制,并对大气污染府际协同治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其次,通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对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利益补偿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剖析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中利益补偿面临的困境及成因。目前,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利益补偿存在中央高压治污与纵向利益补偿不足的矛盾及协同治理与横向利益补偿缺失的矛盾,其成因如下:一、条块分割下的各自为政;二、区域性利益补偿意识的不成熟;三、相关补偿依据的缺失;四、常设权威性机构缺失;五、相应的配套制度不健全。最后,为化解大气污染府际协同治理中的利益矛盾,促进协同治理的顺利进行,在汲取国内外的经验基础上,构建起我国大气污染府际协同治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并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利益补偿机制的实施体系:第一,加强财政投入,完善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及构建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第二,创建区域生态共建基金;第三,建立利益补偿管理机构;第四,建立健全生态补偿领域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