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人》中的意识形态--及物性研究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121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作为一种工具语言学,常用来分析语言符号与其交流中的意义关系,分析目的是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三大功能,即表达主客观世界的经验、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语篇建构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意义潜势,任何意义都是语言使用者主动选择的结果。经验意义反映的是言者表达主客观经验的一种“视角”,因而,通过分析文本的经验意义,可以揭示某些含而不露的态度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隐形人》的经验意义分析,探讨小说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及物性过程、名物化和语态。通过及物性过程分析,指出小说人物和情节描写中偏离常规的现象,从现象分析中揭示出小说主人公在追寻自我身份过程中的扭曲心态;以名物化分析了动作过程,指出特定语境中人物行为被当做日常经验而掩盖了行为目的和意义,从而揭示了主人公屡遭歧视后所处的种种窘迫状况及由此引发的心理变化;通过语态分析,特别是对部分句子被动语态的分析,指出语言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完全被人的意识形态所操纵,从而揭示了主人公与白人和黑人领导人间的权力斗争。通过经验意义分析,揭示了主人公从南方小镇来到工业发达的北方都市寻求自我反而逐渐失去自我的痛苦经历,从而指出种族歧视是对人类心灵残害的根源。分析还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种族间的种种不正常关系。综合三类分析,本文强调主人公虽为年轻一代黑人知识分子的代表,但作为有色人种,其身份注定不被白人社会认可。然而,人类必须走出这种普遍经验。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