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法律翻译受到了更多法律翻译工作者的关注。一方面,为了使全世界了解中国的法律制度以及具体的法律法规,众多的汉语法律文献翻译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将国外法律文献翻译成汉语也十分必要,它能使中国法律工作者更好地学习国外先进法律建设的成果。在法律翻译中,我们不难发现对法律英语常用句型的研究已较为全面。研究者总结了十类常见法律英语句型,同时指出了其翻译策略。然而,对法律汉语常用句型的研究却是相对比较少而且比较零散。我们发现,以往的研究都将重心集中在某一具体句式,概括性的研究却极为少见。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翻译是一个双重的动态明示推理活动。翻译的关键是寻求最佳关联。法律汉语常用句型的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法律翻译,必然涉及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译者欲使译语读者完全准确地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必须努力寻求两者之间的最佳关联。只有如此,译语读者才能真正领会法律原文的精髓。鉴于此,本文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法律汉语常用句型的翻译。基于法律汉语常用句型翻译的特殊性,本文在阐述关联理论对法律翻译的启示基础上,进而具体分析关联理论在法律汉语常用句型翻译上的运用。首先根据对权威汉语法律文献的具体分析,本文总结出“的”字结构、“不得”或“禁止”结构、“可”或“可以”结构、“应”或“应该”结构、“对”或“对于”结构、“由”字句、“是”字句、“下列”字句、“为了”字句以及“按照”或“依照”字句十类常用句型。然后,从关联理论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上述十类常用句型的翻译的选择及建议。由于除了“的”字结构和“对”或“对于”这两类特殊句型,其他八类句型都有比较固定的权威译法;因此,本文重点分析关联理论下“的”字结构和“对”或“对于”结构翻译的选择。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的”字结构可具体翻译为状语从句、定语从句、主语从句、主语补足结构以及介词短语;“对”或“对于”结构则可具体翻译为目标语中的宾语、定语、主语及状语。总之,法律汉语常用句型翻译应在遵循一致性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处理,恰当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