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F衍生纳米材料/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和调控及其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7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LIB)因为环保,能量密度高的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在新能源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目前LIB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和电化学性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因此亟需开发新型高性能电极材料。近年来,中空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结构所带来的具有丰富的电化学活性位点,有效促进电荷传输等优良特性,在能量存储转化方面展现出具有改善电化学性能的巨大潜力而受到了广泛关注。金属有机框架(MOF)是一类新型无机—有机杂化金属配位多孔材料,其结构、组分多样且可调控性强和价格低廉的特点,为合成新型中空结构纳米材料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合成的中空纳米材料还可以通过调控热解气氛调控其组成,这些多变性在其他材料中很难实现,因此用MOF合成中空纳米材料受到很多研究者的青睐。本文以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和氧化石墨烯(GO)为前驱体,通过调控制备了一系列中空材料,将基于Fe2O3的复合材料作为LIB负极进行电化学性能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用一种简单的过量金属离子诱导共沉淀的策略可控合成一系列尺寸超小的MOF材料普鲁士蓝(PB)/普鲁士蓝类似物(PBA)和氧化石墨烯(GO)的复合物(MOF/GO),包括PB/GO,Ni–NiPBA/GO,Ni–FePBA/GO,Fe–Co PBA/GO和FeNi–Co PBA/GO。在此基础上,以PB/GO为前驱体,制备一种结构特殊的三维石墨烯(3DG)和中空Fe2O3的复合材料(H-Fe2O3/3DG),其中具有中空结构的Fe2O3纳米颗粒(尺寸45nm)镶嵌在三维石墨烯骨架中,减少了石墨烯的堆叠进而增大活性面积,促进电荷的高效传输,此外Fe2O3因其中空结构的特性,可以提供更多的电化学活性位点,加快离子扩散速度并有效释放机械应力,提高电化学性能。因此H-Fe2O3/3DG作为LIB负极,在0.2Ag-1的电流密度下进行120圈充放电循环后,比容量仍保持在1098mAh g-1;在5A g-1的高电流密度下进行了1000圈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6.7%,仍有680mAh g-1的比容量,展现出了优异的储锂性能。
  (2)利用MOF/GO作为前驱体,用微波辐射代替传统加热,为石墨烯迅速创造一个高能量的环境,将MOF迅速分解得到分散性良好的超小型核壳结构纳米颗粒,而不是聚集在一起的金属和碳复合物的颗粒。然后利用课题组首次提出的壳约束的Kirkendall扩散的方法,在反应过程中碳壳不仅为化学反应提供了反应场所还同时起到空间限制的作用,成功制备了一系列尺寸小于20nm,壳厚度小于3nm的超小型中空纳米材料,其中包括中空金属氧化物Fe2O3,NiO,FeNiOx,FeCoOx和FeCoNiOx,中空硫化物FeS2和中空磷化物FeP。此外,与其他以MOF为前驱体制备的中空材料相比,本方法合成的中空纳米材料不仅不再受限于化学计量的限制,可以合成多金属化合物而且其颗粒直径最小。这为电化学储能和其他领域提供了更多具有潜力的超小型中空纳米材料,也为开发新型中空纳米材料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思路。
  (3)以PB/GO为前驱体,将用微波辐射和壳约束Kirkendall扩散的策略制备的超小型中空Fe2O3/石墨烯的复合材料(S-H-Fe2O3/RGO,中空Fe2O3直径约为18nm)以及用传统热处理制备的L-H-Fe2O3/RGO(中空Fe2O3的直径约为50nm)和Fe2O3/RGO(实心Fe2O3的直径约为50nm)作为自支撑柔性薄膜电极应用于LIB负极,测试它们的储锂性能并进一步通过动力学分析和有限元仿真模拟对不同尺寸和结构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讨论。S-H-Fe2O3和L-H-Fe2O3,Fe2O3相比,其超小型中空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可以促进更快的电荷传输并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更有效地适应体积变化释放机械应力,因此展现了最卓越的储锂性能,包括超高可逆容量(0.2Ag-1时为1167mAhg-1),出色的倍率性能(5Ag-1时为706mAhg-1)和出色的循环稳定性(循环1200圈后容量保持率仍有97.8%)。这表明制备的超小型中空纳米材料十分有潜力成为下一代新型电极材料。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网络建设的高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沥青路面进入养护和维修阶段,为了预防路面的早期病害及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乳化沥青混合料技术的发展是路面养护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乳化沥青的质量显著影响着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单一改性剂的乳化沥青已经难以满足我国的不断增长的交通量需求与特殊地区的环境要求,因此若能研发出一种高性能的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对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推动乳化沥青混合料技术的发展具有
城市硬质下垫面面积约占城市地表面积的70%~80%,由此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和雨涝灾害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活动和制约城市发展。透水路面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可以改善城市户外热湿环境,还具有消除噪声、缓解热岛效应、雨水循环利用、削减污染等作用。透水路面在削减雨涝洪峰的同时,也起到局部降低城市户外环境温度的作用。基于此,进一步研究透水路面对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和降低城市雨涝灾害具有积极的意义。 
将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Polymer,简称“FRP”或“复材”)外贴或者表层嵌贴于钢筋混凝土梁受拉部位提升其抗弯承载能力,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弯加固的主流技术之一。复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梁通常破坏于中部剥离或者混凝土保护层剥离,破坏发生时加固复材的最大应变通常仅为极限抗拉应变的20%-40%,导致复材抗拉强度高的特点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合理的锚固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或延缓剥
壳聚糖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及可生物降解性等优点而备受国内外研究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壳聚糖为原料,在较高温度和无水环境下通过席夫碱反应、硫酸化反应和中和反应,制备了两种双烷基化壳聚糖硫酸钠(DDCTS):N,N-双十烷基壳聚糖硫酸钠(DD10CTS)和N,N-双十二烷基壳聚糖硫酸钠(DD12CTS)。详细研究了DD10CTS和DD12CTS的物化性能,及DD12CTS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
本论文围绕分子量分布更小、组分更加集中的窄分布脂肪醇醚磷酸酯(AEP),系统地研究了环氧乙烷(EO)加和数的变化对其在气液吸附、液固吸附和聚集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并考察了分子量分布对AEP性能的影响,针对窄分布AEP在不同应用领域进行了测试。本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1)优化了窄分布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N-AEP)的制备条件,制备了不同分子量分布、不同EO加和数的AEP。通过电位滴定、红外光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织物洗涤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织物洗涤剂能去除各种顽固性污渍,而且希望织物洗涤剂能够使洗后织物柔软,多种色调衣物混洗不串色等。本文主要研究了用于织物洗涤剂去污性能、柔软性能及防串色性能的评价方法。  要评价织物洗涤剂的去污性能,就需要有相应的载体,人工污布是最常用的载体之一。本文选取红酒、辣椒油、橙汁、八宝粥、番茄酱、红茶、咖啡七种日常生活常见污渍,
聚季铵盐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化工、造纸、纺织印染、日用化学品、污水处理、消毒杀菌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聚季铵盐的制备主要是利用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季铵盐单体进行均聚得到,所制备的聚季铵盐特性粘度低且应用范围窄。为了提高聚季铵盐的特性粘度,拓展其应用范围,采用季铵盐单体与其他单体进行共聚合成聚季铵盐的方法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以水溶性较好的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
双烷基二苯醚双磺酸钠(Cn-DADS)是一种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能。该类表面活性剂通常以烯烃和二苯醚为原料进行烷基化反应得到烷基二苯醚,然后磺化、中和得到。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化工产业的绿色化成为主流,在烷基化反应中,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因后处理简单、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浸渍法和研磨法制备SO42-/ZrO2固体超强酸,并优化了制备工艺。同时考察了烷基
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废水处理技术,近年来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二氧化钛(TiO2)是最常见,最易得且应用最广泛的光催化剂,但其明显的缺陷(禁带宽度大,量子效率低)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而碳量子点可以对TiO2敏化以提高其的光催化性能。本论文中,先将富勒烯炭灰量子点(F-CQDs)和石墨粉碳量子点(G-CQDs)分别敏化TiO2,得到两种不同的二元复合光催化剂,又使用F-CQDs和银纳米粒子共同敏
学位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在各大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属腐蚀不仅影响基础设施与工业设备的可靠性,而且还有可能诱发重大安全事故危害社会安全。聚苯胺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原料廉价、性质稳定等优点,是防腐领域内研究最多的一种导电聚合物。但聚苯胺分子链是典型的刚性结构,不溶不熔的性质限制了聚苯胺的应用。为提升聚苯胺的防腐性能以及改善其在环氧涂料体系中的分散稳定性,本论文分别设计合成了两种酸掺杂的聚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