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杂交种子纯度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ko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我国的种植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最近几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加强种子纯度检测,严格控制流通过程中杂交水稻种子质量,对水稻生产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水稻种子纯度检测技术,为水稻种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AU-PAGE 技术、SRAP 指纹图谱标记技术进行研究改进,得出了可用于水稻种子纯度检测蛋白电泳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凝胶系统,提取液系统以及电泳系统的改进,建立了适用于杂
其他文献
花药培养获得的纯合基因型株系扩大了苹果种质资源,是苹果育种的创新型材料。纯合株系结合基因工程技术手段可以加速育种进程,纯合基因型株系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本研
试验于2006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林甸县大豆试验基地进行,以垦农4号大豆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法,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DTA-6对大豆苗建成、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盆
本文以三系杂交稻金优527为材料,分别在中低海拔地区雅安(600m),高海拔地区西昌(1590m),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群体质量及抗倒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生态环境的不同,金优527高产的肥密措施各异:中低海拔的雅安点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偏向于中等,适宜的施纯氮量为135 kg/hm~2,栽插密度为18.75×10~4穴/hm~2;而高海拔的西昌点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偏向于高氮高密,
为了改善南方稻区早稻积压和玉米紧缺的现状,适应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计划地适当发展稻田玉米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试验结果表明:(1)稻田种植早玉米比种植早稻能更
亚种间杂交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其干物质转化率低成为亚种间杂交稻获得高产的瓶颈。为了进一步探索干物质转化率低的原因,探求生物学产量潜力与籽粒产量潜力的协调机制,本研究以一个父本(R292),三个母本(Y58S、培矮64S、83S),三个亚种间杂交组合(Y58S/292、培矮64S/292、83S/292)和对照(岳优9113)为材料,研究了母本性状与组合性状的相关性,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遗传分析,育性转换特性,幼穗发育期的蛋白质、核酸和同工酶,花粉发育和花药组织结构的细胞学,不育基因的定位及其转育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主要结果如
通过卫星搭载红麻品种的种子,在其后代群体中选育出了4个长花柱突变体(protruded style mutant,简称PSM)自交系。以4个PSM自交系为材料,以搭载后代群体中未发生突变花柱表现正常的材料作对照,本研究进行花器性状、植物学特征、生育特性、自交结实率及异交结实率等鉴定;通过人工短日处理和异地种植的方法进行光温反应试验,以明确PSM的光温反应特性;再通过组配四个正反交组合及六个基本世代
本文对特高压的发展近况做了初步介绍,并分交流特高压输电和直流特高压输电两个部分详细介绍了特高压输电中的关键问题,然后对特高压的发展做了一定展望,指出特高压输电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