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与淋巴结组织中VEGF-C、EGFR表达相关性研究

来源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se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和背景: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吸烟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其死亡率已占癌症死亡率之首。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发病率的80%,且多数病人发现时即为晚期,已失去手术机会,需采取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部分病人尽管组织类型、临床分期相同采用同样治疗方法和化疗方案,却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如何利用已知肿瘤细胞个性特点作为个体化治疗的依据,有助于提高疗效,降低药物副作用。目前研究发现,肿瘤的转移、复发是一个多种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分子指标的检测可以指导治疗,使病人更大程度的获益。VEGF-C是特异性的淋巴管生长因子,它通过特异性地激活淋巴管内皮上的受体VEGFR-3,选择性地促进淋巴管增生,增强淋巴管通透性,为肿瘤细胞的淋巴扩散提供有利条件,是肿瘤淋巴道转移的重要因素,而淋巴道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主要途径。VEGF-C高表达的病人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差。EGFR在多种上皮性肿瘤高表达,其过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动性、粘连性、侵袭性、凋亡抑制和血管生成相关,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生存期、预后和对治疗反应相关。本课题探讨肺癌相关基因VEGF-C、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淋巴结中的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及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并研究这些因子在肿瘤组织和淋巴结中的表达有无相关性,分析其作为肿瘤标记物的意义。   材料和方法:   选择我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完整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6例及良性肺病患者10例为对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留取手术中切除的肿瘤组织、淋巴结组织;良性肺病患者留取手术中切除的病灶组织、淋巴结组织。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良性肺病病灶组织、转移淋巴结组织与非转移淋巴结组织、肺癌患者淋巴结组织与良性肺病淋巴结组织中VEGF-C、EGFR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肿瘤组织中、淋巴结组织中各因子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联系,探讨各因子之间有无相互作用,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探讨肿瘤组织中和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有无相关性。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全部检验均为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肿瘤组织中,VEGF-C mRNA、EGFR mRNA表达水平肺癌组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验证了两因子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2.淋巴结组织中,VEGF-C mRNA、EGFR mRNA表达水平肺癌组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验证了两因子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3.直线相关分析表明VEGF-C、EGFR在肿瘤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有相关性。   结论:   1.肿瘤组织中与淋巴结组织中VEGF-C、EGFR的高表达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意义,都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2.直线相关分析显示VEGF-C、EGFR在肿瘤组织和淋巴结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两因子呈同向变化。   3.淋巴结组织中VEGF-C、EGFR mRNA的检测有可能替代肿瘤组织中mRNA的检测,为病人提供一种更快捷、简便的替代检测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脑缺氧/复氧再灌注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表现为肥大、增生等反应性改变,在损伤修复过程中存在“双刃剑”作用。一方面合成、分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损伤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石河子市婴儿0-12个月的随访研究,了解婴儿的喂养状况,分析影响喂养方式的因素,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综合采用观察法、开放式访谈、问卷调查及数理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