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自2012年开始增速逐步下滑,进入新常态。在此之下,制造业面临更大压力,有限的利润空间制约了企业的投资和研发能力,导致我国的传统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高端制造业发展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拉动企业投资,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快实现“中国智造”的步伐,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2014年首次出台了加速折旧政策,2015年又进一步扩围,至2019年已将该政策扩大到全部制造业。国家不断完善推广该政策,短期来看,企业能实现延缓纳税,减轻初期税负,增加当期现金流,有利于增强企业投资、购置新设备的热情,进而开展研发活动;长期来看,能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整个产业结构升级和先进技术推广,有利于制造业进一步升级转型。本文以2014年加速折旧政策为切入点,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后,进而借助实证分析手段,来探讨企业所得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对企业扩大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加速折旧税收政策可对制造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产生激励作用。具体从所有制方面来看,该政策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激励效应较为显著;从地区方面来看,该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的激励效应较为显著。具体来说,本文首先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加速折旧政策与企业投资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接着本文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角度,理论层面分析了加速折旧政策对企业扩大投资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而又介绍了加速折旧政策的通用方法和模式,全面介绍了政策的原理;然后通过收集整理上市公司数据,总结了我国目前政策执行现状并总结相应的问题,进一步梳理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状况。紧接着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以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证实了加速折旧政策对企业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激励作用。在区分所有制和地区层面后,进一步检验了政策对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具体影响。接下来,本文梳理总结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固定资产加速政策的先进经验。在实证分析和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政策的建议,应继续扩大政策受惠范围、差异化税收优惠、丰富税收优惠形式,为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