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通过创新为企业创造价值是管理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从中国企业创新现状来看,中国企业长期遵循"引进——吸收——创新"的模式,陷入"模仿——落后——再模仿——再落后"的创新怪圈。实践表明,仅关注探索性创新或应用性创新都不能为企业带来"基业长青",企业需要从二选一的创新思维转为双元创新思维。本文基于资源的观点、组织理论和双元观点,研究探索性创新行为与应用性创新行为之间的最佳协调匹配,即实现双元创新问题,进而研究冗余资源和组织结构等因素对协调匹配的影响。论文论述了双元创新平衡和组合的必要性,将冗余资源划分为吸收性冗余资源和非吸收性冗余资源,组织结构划分为规范化和分权化组织结构,构建关于不同资源冗余和组织结构对双元创新影响作用的研究模型,并参照现有文献设计了变量的测量指标和测量问卷,并对全国范围内的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并利用最终获取的490个样本数据对本文提出的假设进行了实证验证。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创新点有:第一,论文论证了双元创新的平衡性和组合性概念及必要性。论文从中国企业创新实践中出现的桎梏出发,发现现有针对企业双元创新的研究理论间缺乏联系,研究结论缺乏统一,究其根本是没有打开双元创新管理的"黑箱",忽视了双元创新中两种基本创新形式(探索性创新和应用性创新)之间的关系,即平衡性和组合性。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双元创新的平衡性和组合性的作用原理与影响效果,丰富了组织双元性和资源管理的理论和观点。第二,论文探明了两种冗余资源对双元创新平衡性和组合性影响的差异。论文针对现有组织资源如何影响创新的争论,探讨冗余性资源对双元创新的平衡性和组合性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冗余资源对双元创新产生直接影响作用,同时冗余资源对双元创新的平衡性和组合性的影响作用差异明显。具体地,冗余资源对双元创新的平衡性呈现出倒U型的影响作用,即过高或过低的冗余资源都不利于维持探索性创新和应用性创新之间的相对结构,适中的冗余资源反而能够更好促进双元创新;另一方面,冗余资源对双元创新的组合性呈现出正向促进作用,不存在拐点。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影响作用并不因冗余资源的属性变化而发生改变,非吸收性冗余资源和吸收性冗余资源在影响双元创新的平衡性和组合性方面发挥了相同的影响作用。可见,冗余资源在影响双元创新的平衡性和组合性的作用不同,特别在构建双元创新的平衡性方面,管理者需要更加警惕冗余资源过多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三,论文分析了组织结构在冗余资源对双元创新作用中的调节作用。论文发现现有研究忽视双元创新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未能解释组织结构对冗余资源和双元创新之间关系的影响作用。论文从March(1991)经典论文的逻辑出发,揭示了在不同组织结构的调节下,冗余资源对双元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非吸收性冗余资源,规范化组织结构有助于形成高的双元创新平衡性,但分权化组织结构却起相反作用;无论是规范化还是分权化组织结构,对非吸收性冗余资源与双元创新组合性的调节影响作用均未通过,启示我们将应当更进一步考察企业文化等其它组织因素在其中起到的二次调节作用。(2)对于吸收性冗余资源,规范化的组织结构不利于其对双元创新平衡性,但对双元创新组合性有利;分权化组织结构也有利于双元创新的组合性。研究结论丰富了组织理论,从组织结构的视角回答冗余资源对创新是利是弊的战略争论,弥补现有研究关于冗余资源对双元创新作用过程缺乏内部权变因素探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