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70、80年代,由于通用问题求解方法研究的困境,研究者们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表达的重要作用,进而在知识的复用和共享、数据库的集成、程序的重用、系统的互操作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对一个或多个领域内通用概念给予一致的理解,而这些正是本体论所研究的。这样本体论正式走进了AI、信息科学、知识工程、图书情报学等领域。这些领域引入本体论的概念是希望用本体论哲学含义的精髓来指导本领域知识的组织。本体是一种新兴的知识组织方式,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重点问题。本文通过本体论及其与传统整序方法的关系研究,即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本体理论。首先,通过对本体论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分析,对本体研究的内外部环境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对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构作简要的介绍。其次,对本体研究的基本问题及其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同时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本体研究现状,以对本体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本体起源于哲学本体论,与哲学本体论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和区别。哲学本体论作为本体的哲学理念基础,使得本体同哲学本体论一样陷入了纯粹的理性主义,试图建立一个庞大的概念体系结构。再次,研究本体论与传统整序方法的关系。分析了本体对传统整序方法的继承,本体传承了传统整序方法的基本思想,继承传统整序方法的各种优点,借鉴传统整序方法丰富的实践经验,继承传统整序方法的基本框架结构。分析了本体在传统整序方法上发展,如知识表示的深度上升到概念,知识组织的广度是在语义层次上的,这两点使得本体比传统整序方法的机器可理解性强,能够进行语义推理,实现知识共享和重用。最后,对本体研究的局限和误区进行总结,以全面地分析和理解本体论。本体研究中存在着这样几个局限:哲学基础问题,基本问题——概念的统一问题和现实问题——技术现实困难等,同时本体研究也有误区:理想化本体,认为本体仅仅是概念模型、概念集合,技术过热等。本文立足于本体论及其与传统整序方法的关系研究,全面、客观、深刻地分析本体知识组织方式,希望能充分地理解并阐述了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