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是为害黄瓜、茄子等茄科植物和葫芦科植物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其可终年繁殖,世代重叠严重,而且种群增长速度极快,严重影响茄科植物和葫芦科植物的产量和品质,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在农业生产上防治棕榈蓟马主要是依赖化学农药,这给无公害蔬菜的推广设置了障碍。本研究选择了植物性提取物、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源药剂三类生物杀虫剂共14种,以棕榈蓟马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并探索了多杀霉素在黄瓜果实中的残留检测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棕榈蓟马2龄若虫为供试对象,以植物性提取物、微生物源药剂为供试药剂通过浸叶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对棕榈蓟马2龄若虫处理24h、48h后LC50的大小依次为:多杀霉素>阿维菌素>除虫菊素>藜芦碱>鱼藤酮>吡虫啉>蛇床子素>苦楝素>百部>苦皮藤素>苦参碱>烟碱;以微生物杀虫剂为供试药剂通过浸虫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得出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对棕榈蓟马2龄若虫处理5d后的LC50分别为:2.03×1011个孢子/L、1.71×1011个孢子/L、7680.21 mg/L;7d后的LCso分别为:5.51×1010个孢子/L、2.13×1010个孢子/L、64.41 mg/L。2.采用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480/L多杀霉素SC的防效最好,药后1d的防效即可达到83%,持效期长,药后7d达到84.80%;1.5%除虫菊素EW69g/ha、10%烟碱EC2700 g/ha、1.3%苦参碱AS2700 g/ha、0.5%藜芦碱SL8.44 g/ha也有一定的防效,1.5%除虫菊素EW69.00 g/ha药后1d的防效可达到60.07%,药后3d防效开始下降,10%烟碱EC2700g/ha药后1d的防效较低,药后3、7d的防效均在70%以上,1.3%苦参碱AS2700 g/ha、0.5%藜芦碱SL8.44 g/ha药后3d防效可以达到60%以上,但持效期较短,药后7d防效下降;3000IU/mg苏云金杆菌WP9000 g/ha、20亿/克绿僵菌WP6750g/ha药效发挥较慢,药后14d防效可以达到60%以上。建议使用剂量为:480g/L多杀霉素SC 18-36 g/ha、1.5%除虫菊素EW 69 g/ha、10%烟碱EC 2700g/ha、1.3%苦参碱AS 2700 g/ha、0.5%藜芦碱SL 8.44 g/ha、3000IU/m g苏云金杆菌WP 9000 g/ha、20亿/克绿僵菌WP 6750 g/ha。3.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D)检测多杀霉素在黄瓜果实中残留检测的仪器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达到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通过田间试验对多杀霉素在黄瓜果实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多杀霉素在田间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动态方程为Ct=1.6298e-0.249t(R2=0.997),半衰期为2.78d,小于30d,说明多杀霉素降解速度快,属于易降解农药。同时,在施药后5d多杀霉素的残留量低于最高残留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