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称子空间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ang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脸作为行为人的重要标志,在情感传递和身份识别中起着重要作用。人脸识别以其非接触无侵犯性采集、友好、方便、可交互性等特点,在众多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始终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人脸是一个三维的非刚体,容易受表情和年龄增长的影响而产生形变,同时,用于识别的人脸图像也容易受到光照和成像环境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各种新算法被应用到人脸识别中来适应不同的环境,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对所有的情况都能适用。因此提出一种高性能、鲁棒性好的人脸识别算法依然是该领域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特征提取和特征选择是人脸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取特征来有效地表示人脸模式是人脸识别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了各种基于线性子空间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子空间分析方法依据一定的性能目标寻找一个合适的线性或非线性的空间变换,将保持原始数据拓扑性质不变的、易于统计分类识别的特征留在子空间中,使子空间中数据分布的更加紧凑,从而达到降低原始数据维数的同时,降低计算的复杂度,为数据提供更有效的描述。基于子空间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利用人脸图像的统计信息进行分类识别,因其具有计算代价小、描述能力强、可分性好且易实现等特点,已成为人脸识别的主流方法之一。论文以人脸识别为目标,对基于子空间分析的人脸特征提取进行了相关研究,针对传统线性子空间分析方法,提出了两种新的特征提取算法,并将它们用于三种不同的人脸数据库,验证了它们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识别效果。论文的主要贡献概括如下:1.提出一种结合人脸对称特性、函数奇偶分解原理和加权主成分分析的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人脸本身的自然结构特性,将人脸图像空间变换到奇对称人脸图像空间和偶对称人脸图像空间,增加了人脸图像的可利用信息。通过分别在奇偶对称人脸空间上的加权主成分分析,平等看待对称子空间中的特征分量,降低了几个由光照、表情和姿态变化引起的较大主成分对整个人脸识别系统性能的影响。2.提取了人脸图像的独立环形对称Gabor特征,并将其用于人脸识别中。环形对称Gabor变换修改了Gabor变换的基函数,在保留了Gabor变换在图像分析中的时频、空频局部性的同时,降低了变换后的数据量和计算复杂度,在此基础上,对变换后的数据做独立成分分析,在降维的同时,提取更适合分类识别的独立环形对称Gabor特征。在ORL、Yale和FERET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率较传统的基于Gabor变换和基于子空间的人脸识别方法有了一定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
其他文献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枢纽设备,在电力系统输变电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关系着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加强对变压器的故障诊断。目前,用于变压器故障诊断研究最多的特征量是油中溶解气体含量和局部放电信号。油中溶解气体分析能够诊断变压器故障类型,局部放电的模式识别能够及时发现绝缘内部局部缺陷及放电发展程度,可以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本文利用油气特征含量
随着信息化高速发展和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络。如果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受到危害,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
说话人识别就是能够让机器分辨出不同人的声音来,主要是以语音信号为研究对象,它由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如何高效地找到区别不同说话人之间的个性特征一直以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无线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我国提出了TD-SCDMA标准,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它的提出在中国通信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与第二代移
随着3G网络的日趋完善,业务的不断推陈出新,多媒体业务和高速数据业务必将成为联通业务发展的新重点。目前,WCDMA网络的维护手段主要包括信令测试仪表和信令集中监测系统。信令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平台的不断更新换代,移动办公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另一方面,人们对移动办公不断增长的需求,也促进着移动终端功能的不断完善。而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往往需对现场数据进行实时检测和处理,传统的数据采集大多采用有线数据传输方式。由于传统有线网络本身的局限性,要解决很多特殊环境下的网络覆盖和网络支
多天线系统(MIMO)能在不牺牲额外带宽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系统的信道容量和频谱利用率。空时编码技术则能通过MIMO信道获得分集增益,进而改善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但是根据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展,通信体系也不断向前推进。3G牌照发放以后,原来的GSM、GPRS系统不断向UMTS方向演进。可支持的业务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等众多领域都要求对温度进行测量。传统的温度测量方法是采用热电阻或热电偶。这些接触式测温方法虽然具有简单、可靠、精度高等特点,但是需要温度探测器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进行热传导,直至热平衡之后方能测量出温度,而且这种方法只局限于中低温测量,对于较高的温度测量就不适用了。如果需要测量液体的温度,用于测温的探头多为一次性的,属易耗品,测温成本较高。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对一些运动物体进行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