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医用材料是当代科学技术中涵盖学科最广泛的交叉领域之一,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基础。聚氨酯(PU)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优异的机械性能,而成为一类被广泛应用的生物医用材料。本课题利用表面与本体改性技术对多孔PU材料进行修饰,并对修饰后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氯化钠为致孔剂,制备多孔PU薄膜。基于仿生理念对其表面进行改性。首先利用多巴胺可在材料表面发生自聚合的特性,将多种反应基团(氨基,酚羟基等)引入材料表面上,并以此为基础,将肝素修饰在材料表面,得到多孔PU-PDA-Hep材料。通过一系列实验评价改性后多孔PU薄膜的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孔PU-PDA-Hep材料血液相容性良好。(2)利用三嵌段共聚物Pluronic F127可提高材料亲水性的特点,将其引入PU体系中进行本体改性,得到多孔PU/F127复合材料。通过细菌粘附实验、血液黏附实验、溶血率及红细胞形态测试、凝血时间测定以及复钙时间测试等一系列实验对材料的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多孔PU/F127复合材料不仅能够抑制细菌粘附,而且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3)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法,在多孔PU基材表面原位聚合聚吡咯(PPy),得到一类可导电的聚氨酯/聚吡咯(PU/PPy)复合材料。拉伸及弯曲实验结果表明,在多种不同受力状态下材料均可保持一定的导电性能。同时,剥离实验结果证实聚吡咯层与多孔聚氨酯基材结合状态良好。进一步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导电PU/PPy材料在柔性电极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4)设计了一种肝素化的多孔PU/PPy-Hep材料,通过全血与血小板粘附实验、溶血率测试、红细胞形态变化观察。凝血时间及复钙时间测定等实验,系统地评价了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结果显示多孔PU/PPy-Hep材料与改性前的多孔PU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血液相容性,为未来研究电刺激对细胞生长及组织分化的影响提供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