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良资产问题是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爆发了由于不良资产引发的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虽然没有受到太大波及,但是我国金融部门存在的巨额的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界非常关心的热点。 不良资产是我国经济运行的巨大隐患,而且根据我国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我国即将实现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届时我国将面临国际金融业的激烈竞争。如果不能较好地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很难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为了处置不良资产,我国于1999年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前后共接受了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约2.6万亿不良资产。经过近7年的处置,目前我国不良资产数额仍然较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良资产定价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是目前不良资产研究的一个难点。债权类不良资产在全部不良资产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本文就对债权类不良资产的定价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能够为不良资产定价的理论研究做出一些尝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一、提出了债权类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的定价问题的三个维度,作为本文研究的框架 本文通过对债权类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的主体和处置过程的概括总结,认为债权类不良资产的市场化定价不仅仅是一个价格的制定问题,而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本文提出了债权类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的定价问题的三个维度:交易主体、交易过程和资产数量,并以此作为本文的研究框架。 从交易的主体来看,债权类不良资产的市场化定价既包括卖方的定价,即出售价格的制定,又包括买方的定价,即购买价格的制定。从交易的过程来看,债权类不良资产的市场化定价首先是买卖双方分别制定自己购买或出售的意向价格,然后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达成最终的交易价格。也就是说,债权类不良资产的市场化定价包括意向价格的制定和最终交易价格的形成两个层面。此外,随着不良资产打包处置形式的运用,资产包的定价问题也成为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因此本文将资产数量作为第三个维度,研究了单资产和不良资产包的定价问题。 二、研究了债权类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过程中意向价格和交易价格的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