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语分析是发轫于语言学,经过与其他学科交流、融合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而批评话语分析,作为话语分析发展到当今的一个主要分支,可以被借鉴运用到新闻传播领域的媒介批评。概括说来,批评话语分析就是运用语言学一些语义、语用、语法的分析方法,结合宏观社会实践与社会意识,分析话语中隐藏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话语如何构建这样的意识形态,它的目的是将文本“去自然化”。
本文希望借鉴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对美国主流媒体呈现的中国镜像进行分析,探究美国主流媒体是如何构建中国形象,又是如何将已有的社会意识形态渗透入文本的。正是本着这样的目的,本文选取了《纽约时报》关于北京奥运会的所有社论作为样本,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个案分析。本文力图探究它是如何通过对北京奥运会的呈现来构建中国的形象,而这个中国形象又是什么。并且通过尝试个案分析,本文希望能对批评话语分析在媒介批评中的运用进行有益的探索。
本文主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话语分析及批评话语分析做了简单的理论梳理,并介绍了批评话语分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费尔克拉夫和梵·迪克的分析框架,本文尝试将两个人的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到个案研究中。第二部分为个案研究,通过对样本进行文本层面、文本实践层面和社会实践层面这由微观到宏观的三层分析,探究《纽约时报》中的中国形象是怎样的,它是如何构建起这个形象的,其背后支撑的意识形态又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