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之间最美的距离是曲线——论废名小说《桥》的诗意表达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ilea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名是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杰出代表作家,虽然他的创作数量并不多,但却开辟了一条光荣而寂寞的路。他以唐人写绝句的方式写小说,持“文学即梦”的理念,将自然美景和田园趣味引入小说,以自己温润的笔抒写乡村及乡村里的人们并精心的营造起一个个诗性世界,等等这些都一同构成了其诗化小说的独特风貌。他花十年时间创作的长篇小说《桥》是其诗意小说的巅峰之作,被朱光潜先生称为“破天荒”的作品。新时期以来,对废名作品的诗意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就某一部作品的诗意传达而言却鲜有详细论述,因此本文选取《桥》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语言的传达、结构的特色以及作者诗意情感的释放三个方面来深入探究废名的《桥》世界,以期在细致的文本分析中解读其文章表达上的“曲”之特色并进一步的来窥视一个仅属于废名的精神家园。   论文的第一章,笔者将从《桥》的语言层面出发,论述废名在《桥》里是如何运用语言来传达诗意的。在论述这一问题时笔者抓住了废名在运用语言传达诗意时的三种不同手法:一则是以素心的方式直接传达美好诗意;一则是以跳跃的思维诠释幽秘的内心;再则是以陌生化的语言传达主观上的晦涩。   论文的第二章,笔者关注的是《桥》在结构上的特色,将分两个部分来谈。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桥》不同于传统小说的非故事性结构及其表现特征;第二部分则主要分析其在结构上的画簿式特色,将探究《桥》与中国画的渊源以及在结构上是如何借鉴中国画在构图方面的技法的,并将进一步的解读《桥》的空间结构方式及生成方式。   在论文的最后一章,将主要论述的是《桥》在情感上的传达与抒发。在论述这个部分的时候笔者找到了废名在情感抒发上的最可靠载体-梦,因此笔者在论述中还将进一步的来探究废名是如何演绎这个梦的。
其他文献
《正字略》是清代文字學家王筠所編撰的一部正字學著作。王筠治《說文》三十餘年,是繼南段(玉裁)北桂(馥)之後崛起的又一位許學宗匠,被稱為“說文四大家之一”。目前學界對其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說文釋例》、《說文句讀》、《文字蒙求》等幾部著作上。《正字略》作為旨在規範當時社會用字、辨正文字的字書,其內容豐富、辨白精審,但在文字學史上一直沒有得到應得的重視,是比較可惜的。本文從歷時和共時兩個角度,分别从全
学位
现代汉语中,语气副词数量庞大,意义空灵,用法灵活,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运用描写法、归纳法以及对比法,结合语义、语用学等理论,对《现代汉语八百词》和《大纲》
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宗师,其思想观点博大深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尝试对荀子的美育思想进行系统发掘和辨证分析,深入地解读荀子的美育观,对其美育思想的渊源、理
媒介是文学存在方式变化的直接诱因和强劲推力。人类原始初民创造了歌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这种文学存在方式与那个时代所能够掌控和利用的人体媒介有着必然的联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