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银配位化合物由于其生物学及药理学活性,如在抗菌、抗肿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热门的研究方向。本论文首先合成了[Ag(PPh3)2(CH3COO)]2(1),然后以腺嘌呤、6-氯嘌呤、胸腺嘧啶三种生物配体与Ag(I)作用首次合成出一系列具有三配位或四配位结构的银-碱基配合物,其分子式分别为:[Ag(PPh3)2(C5H4N5)]n(2),[Ag(PPh3)2(C5H2ClN4)](3)和[Ag(PPh3)3(C5H5N2O2)](4),并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氢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这4个银配合物进行结构和性质的表征。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虽曾被报道过,但我们采用与文献报道不同的合成方法将其合成出,并详细表征其性质和结构。3个银-碱基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特征如下:配合物2的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13.0079(3)(?),b=19.2177(4)(?),c=30.7592(6)(?),α=90.00°,β=90.00°,γ=90.00°,Z=8,Dc=1.404,V((?)3)=7689.2(3),中心金属Ag(I)采用四配位与两个磷原子,一个腺嘌呤上N1和另一个腺嘌呤上的N9配位相连并延a轴形成一条Z字形无限延伸的长链;配合物3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454(2)(?),b=10.494(2)(?),c=17.580(4)(?), α=98.73(3)°, β=91.39(3)°, γ=95.16(3)°, Z=2, Dc=1.382,V(3)=1897.3(7),中心金属Ag(I)采用三配位与两个磷原子和一个胸腺嘧啶基团配位相连,四个原子处于同一个平面内;配合物4的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20.882(4)(?),b=20.206(4)(?),c=24.977(5)(?),α=90.00°,β=90.00°,γ=90.00°,Z=8,Dc=1.336,V((?)3)=10539(4),中心金属Ag(I)采用四配位分别与三个磷原子和一个6-氯嘌呤基团配位相连。三个配合物中都存在分子间氢键,其中2的分子间氢键将配合物一维的链状结构连接成二维的网状结构。3、4中的分子间氢键并没有使配合物形成超分子结构。本论文还对上述四种银配位化合物进行了抑菌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这四种配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状芽孢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都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并对其原因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