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蚶金属硫蛋白的克隆鉴定、表达及其组织细胞分布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EK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硫蛋白是一类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的金属结合蛋白。目前,已有报道认为,金属硫蛋白能与Cd、Hg等重金属离子结合而在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发挥解毒作用,但其在双壳贝类中的研究则相对较少。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克隆和鉴定了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的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TgMT)的编码阅读框。泥蚶的MT的阅读框总共由234个bp组成,可编码77个氨基酸,其预测的分子量大小约为7.9 kD。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泥蚶和魁蚶的金属硫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利用ORF序列,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质粒经PCR、酶切鉴定及测序验证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重组蛋白成功表达,表达蛋白的分子量约为28.3 kD。可溶性分析表明表达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用His-tag柱亲和纯化,得到了纯化的蛋白。利用重组蛋白制备了兔抗血清。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表明,金属硫蛋白在泥蚶的各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并在消化腺中的表达量最高。对泥蚶的消化腺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组织细胞免疫组化定位分析,发现泥蚶的MT主要存在于消化腺腺管的上皮细胞的胞质中。泥蚶MT的克隆和表达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及探讨细胞解毒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其他文献
蜡状芽孢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能形成孢子,在食品中分布广泛,如大米,鸡蛋,调味料,肉,奶制品,甚至在药物中也有。在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和荷兰,由蜡状芽孢杆菌引起的,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是我国沿海水产养殖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广泛存在于海水和海产品中,因致病性副溶血弧菌暴发性增殖引发的水生动物疾病每年都会给水产
以2006~2009年春季4、5月份在黄海南部吕泗、大沙渔场的海洋学及渔业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春季帆张网渔业渔获量、渔获组成、渔场分布的年际变化及对海表水温、盐度及长江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