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托恒泰艾普石油与天然气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项目《2012年八里庄构造调节带宁古11潜山三维地震资料叠前处理与地质一体化研究》,选取饶阳凹陷八里庄构造调节带沙河街组一段和东营组三段为研究对象,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岩心、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进行区域层序地层划分和沉积体系研究,分析其成藏条件,总结其油气分布规律,并对有利含油气储集相带作出预测。井-震结合在沙一段和东三段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界面SB1、SB2、SB3,2个最大湖泛面F1、F2,从而将目的层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SQ1(对应于沙一段)、SQ2(对应于东三段)。通过6条井-震结合区域剖面对比,建立了研究区区域层序地层格架。SQ1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主要由较深水湖相油页岩组成,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三角洲发育,为重要储集层段。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对三角洲进积沉积体进行四级旋回划分与对比,揭示三角洲的纵向演化过程。以基准面上升到下降的转换面作为分界面,将该段分为3个四级旋回,自下而上依次为SQ1Ⅲ段、SQ1Ⅱ段、SQ1Ⅰ段。SQ2发育河流相,为一个三级基准面旋回,其上升半旋回为SQ2Ⅱ段,下降半旋回为SQ2Ⅰ段。以SQ1的Ⅲ、Ⅱ、Ⅰ段和SQ2的Ⅱ、Ⅰ段为单元,绘制沉积相平面展布图,分析其纵向上的沉积演化规律。SQ1Ⅲ段处于一次大规模湖泛之后,研究区受来自东北部三角洲的控制,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SQ1Ⅱ段,东北部的三角洲向中部推进,仍以三角洲前缘为主,研究区西南部开始发育来自西南方向的三角洲前缘沉积;SQ1Ⅰ段,湖盆萎缩,三角洲沉积规模最大,东北部出现三角洲平原沉积;SQ2Ⅱ段,湖水退出研究区,东北和西南部的物源在研究区形成曲流河沉积,河道带和泛滥平原广为发育;SQ2Ⅰ段,河道带砂体更为发育。在层序格架和沉积体系的控制下,运用波阻抗反演技术预测各层段的有效储层,SQ2Ⅰ段和SQ1Ⅰ段储层最为发育。主物源砂体由东向西展布,次物源砂体由西南向东北呈带状分布。结合成藏条件分析,确定油气成藏模式,认为有利勘探目标为研究区中部宁620井区和宁6井区的SQ1Ⅱ层段、马30-2井区和宁6井区的SQ1Ⅰ层段,为三角洲砂体上倾尖灭处的构造一岩性圈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