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先天性肺动脉吊带38例临床诊治特点及预后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肺动脉吊带(pulmonary artery sling,PAS)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6月-2015年2月确诊的38例PAS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25例行左肺动脉(left pulmonary artery,LPA)重建术的PAS患儿死亡危险因素。结果:38例PAS患儿中,35例(92.11%)在1岁内起病,其中6例(15.79%)在生后1个月内起病,5例生后不久即有临床表现;30例(78.95%)在1岁内确诊。35例(89.47%)因不同程度呼吸道表现入院,就诊主要表现有咳嗽34例(89.47%),喘息32例(84.21%);余3例因常规术前检查发现胸部影像学异常进一步检查明确。38例PAS患儿中37例行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CTA)检查诊断PAS,诊断率97.37%,1例提示肺动脉发育异常,后经手术证实为PAS。36例行心脏超声检查,其中27发现LPA起源于右肺动脉而诊断PAS,诊断率75%。38例PAS患儿中2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5例于行LPA重建术,术中及术后共死亡7例,存活18例,合并完全性气管环在死亡组和存活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非手术治疗,死亡9例,存活3例。结论:PAS患儿起病年龄小,大多因反复咳喘行原因检查明确诊断,心脏超声可早期提示PAS,但CTA是最佳确诊手段。LPA重建术是解除左肺动脉压迫的重要手段,合并完全性气管环可能是LPA重建术患儿死亡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研究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认同已成为当下改进和完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本文在对福州地区J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抽样访谈调研的基础上,厘清当下大学生网络道
目的:分析10例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特点,基因诊断及随访情况。为进一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提供信息。方法:收集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
后勤基层党支部是高校推进后勤工作的政治基础,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做好新时代高校后勤党支部工作的必然要求.文章由提高高校后勤党支部工作质量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