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游憩场所,同时具有美化城市、维系城市生态平衡等作用。水生植物景观是城市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优美的水生植物景观对改善公园整体景观质量和提高游客的游憩体验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对景观审美感受需求越来越高的同时,越发重视景观的生态功能,这也对水生植物景观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水生植物景观领域的研究多为水生植物品种选择、群落营造及设计管理等方面,较少考虑公众的偏好和心理感受。因此本文从公众角度出发对城市公园水生植物景观进行研究与评价。本文以合肥市为研究区域,选取10个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每个公园选取20块水生植物景观样地,在对样地实地考察并获得基础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水生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分析公众对当前合肥市公园水生植物景观的评价,探寻评价指标与公众偏好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合肥市公园应用水生植物约有51种,隶属于27科41属,其中挺水植物32种,浮水植物8种,漂浮植物5种,沉水植物6种;公园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水生植物为荷花、睡莲、水鳖、空心莲子草等。(2)科学构建了以视觉效果、生态效益、服务功能、人文价值为准则层,以绿视率、水生植物健康状况、景观观赏距离和情景意境等15项因子为指标层的合肥市公园水生植物景观公众评价指标模型,并基于专家咨询,确定了各层级指标的权重值,准则层指标权重值排序为视觉效果>生态效益>服务功能>人文价值。(3)计算20个水生植物景观样地的综合评价指数,确立评价等级。综合评价指数在0.5991~0.9183之间变化,均值为0.7951,综合评价等级I、II、III、IV级的分别有4个、7个、5个、4个,总体呈正态分布,表明当前合肥市公园中水生植物景观应用现状参差不齐,还需进一步优化。(4)公众年龄、学历和植物学知识水平与公众评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26、-1.194和-2.312;公众性别与公众评价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5)通过分析水生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与公众评价相关的模型,可以看出构建的指标体系中15个评价指标均与公众评价结果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具体为:(1)视觉效果方面,绿视率在40%~50%,水生植物生活型多样性指数在0.25~0.3之间,水生植物观赏性指数在0.45左右,色彩多样季相变化明显;水生植物配置具有艺术美感且与水体和其他水景元素搭配和谐的样地公众评价较高;(2)生态效益方面,水生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在0.4~0.6之间,水生植物乡土性在25%~30%之间,植物生长状态健康,水体无污染水质清澈的样地公众评价较高;(3)服务功能方面,景观观赏距离在2m,建筑小品设施在10~15个之间,视线可停留性高的样地公众评价较高;(4)人文价值方面,意境深远,文化内涵丰富的样地获得较高的公众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