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媒介伦理失范现象初探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yw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某种程度上拓宽了信息的获取范围,帮助决策者做出最为合理的决策,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更为便捷。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使用主体与应用主体在实践中进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在媒介传播中造成的社会问题。因此,本文选取了大数据时代媒介伦理失范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的原因、特点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分析与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解决此问题的对策,这些对策的发现,对于今后媒介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大数据技术与媒介伦理的相关理论。最先对大数据概念作了界定,并分析了大数据的本质与基本属性,随后,阐释媒介伦理的相关概念。对伦理以及媒介伦理的概念作出了界定,通过以上的论述,为后续的分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对大数据与媒介伦理进行界定后,阐述了大数据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对媒介伦理失范现象的具体的表现,具体表现为数字鸿沟、数字身份问题和信息茧房这三个问题。数字鸿沟造成信息资源获取不均与社会资源分布不均的后果;数字身份造成数字身份被追溯与盗用以及个人隐私泄露影响个人自由与社会和谐;信息茧房使得个人的信息获取出现问题,信息同质化,个人生活定式化、程序化以及网络群体极化。之后结合具体的现象,具体的深入的分析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的媒介伦理失范现象的具体原因,本文将此失范现象的原因具体归结为哲学原因、技术原因、制度原因、经济原因以及个体原因五个方面。哲学原因主要表现在大数据技术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及大数据技术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的失调两方面;技术原因分别表现在大数据技术的后台数据的海量与大数据技术的双面性两个方面;制度原因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健全以及监督机构监管不力两个方面;经济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表现在媒介经济组织的经营模式失范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冲突这两个方面;个体根源主要是个体认识的局限与隐私意识的薄弱两个方面。本文在进行原因分析后,对大数据时代媒介伦理的失范现象提出了四个具体的解决办法。首先,应加强技术监管,完善计算机安全技术,并对大数据技术进行道德干预。其次,行业自律,媒介主体强化责任意识以及提高自身伦理意识,完善行业内部监督体系。再者是对大数据外部环境的治理,包括完善社会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监督体系。最后,对着受众的媒介素质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的解决办法,因此应对用户开展媒介伦理教育,增强受众的网络安全意识、隐私保护意识以及伦理道德意识。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如何处理面对机遇不放手与面对挑战不犯错之间的关系,是新传播环境下面对每一项新技术时都应谨慎思考的一个问题。大数据技术在把人类的社会生活导向更加舒适、更加便捷以及更加人性化的同时,也间接造成了一系列威胁社会和谐的负面效应。不仅仅是大数据技术,每一项新技术的产生都会产生相应的伦理问题,处理此类问题不仅仅要依靠技术的自律,同时也需要社会制度与道德的制约。如何针对大数据技术的从业人员以及全体社会大众在使用媒介技术时产生的媒介伦理问题加以道德伦理方面的规制,使得大数据技术真正的造福社会、媒介与个人,这正是本文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其他文献
"日报不如晚报,大报不如小报",这是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流行的说法.对此,笔者曾特意走访了20位不同职业的读者,就"谈谈你对党报新闻报道的看法"做过小调查.结果,竟是百分之百
传统村落是中国人的文化故乡,客家人的传统村落培育了客家人耕读传家的传统,海外的潮汕侨胞常回潮汕传统村落拜祭祖先,而广府人对他们的祠堂总是念念不忘。放眼全国,各地的传
一、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三农”人才针对“三农”问题,政府正采取城镇化建设、劳动力转移、农村金融、减轻农民负担、新农村建设、直接补贴等有关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
文章选择常规天气以及物理量资料,利用天气学原理分析了2008年10月21—23日发生在包头地区的寒潮天气过程,从中寻求一些有物理意义的预报指标,为今后的预报提供可靠的预报依据。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结构化融资,按其特殊目的机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信托型、公司型和合伙型。信托型资产证券化是以信托作为其导管体,原始权益人作为委托人将其基础资产设定信